正文

第一节 由投资主导向消费主导的转型03

民富优先 作者:迟福林


(2)资源要素价格持续攀升是一个长期趋势。仅以土地要素价格为例,2000~2009年,我国土地交易价格指数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即使是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土地交易价格也没有和其他要素价格一样下降。在土地交易价格指数中,尤其以商业营业用地价格上涨最快,居住用地其次。由此看来,资源要素价格持续攀升是一个长期趋势,势必对投资主导的模式带来重大冲击。

表382000~2009年土地交易价格指数

项目200020052006200720082009

土地交易价格指数100210911058112310941054

居住用地101011031060113711131064

工业用地98610361047105910371022

商业营业用地100410791064113011111060

其他用地99810671035103810551062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0[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3)“刘易斯拐点”临近,劳动力成本加快上升。按照国际惯例,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7%以上的社会被称为老龄社会或老年型人口国家。2009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比达到85%。同时,15~64岁劳动人口比重开始逐步下降,这意味着人口红利正在递减,充足供给的劳动力格局将逐步消失,劳动力成本趋于上升。

例如,过去几年中全国各省、市、区均不同程度地调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到2010年底全国30个省份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其中,月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长幅度为228%,月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上海市为1120元,小时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北京市为11元徐博到2010年底全国30个省份调整最低工资标准[OL]新华网,2011-01-25。最低工资标准的调高,客观上提高了企业的劳动力成本。

从企业工资总额在企业主营业务成本中的占比变化趋势分析可以看出,2003~200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资总额占企业主营业务成本的比重呈现下降趋势,从677%下降到576%;但从2007年开始,这一比重开始反弹,到2009年上涨到616%。初步表明,企业劳动力成本占主营业务成本的比重很可能呈现触底反弹的态势。

表3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资总额占企业主营业务成本比重的初步测算

年份主营业务成

(亿元)从业人员

(万人)城镇就业人

(万人)城镇就业人

口工资总额

(亿元)城镇平均

工资(元)规模以上工

业企业工资

总额(亿元)规模以上工业

企业工资总额

占主营业务成

本比重(%)

20031186385574857109697015329601397450803334677

200416724646622091109889176150015870961050989628

200520986256895961140403206271018087551247310594

200626469667358431171317242623220713711524204576

200733459867875201202443294715124509701930188577

200842329588837631219252352895028943552557924604

200945751008831221257304402881632043312829815619

数据来源:前4列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0》,后3列数据由课题组测算。

(4)投资主导模式容易造成产业结构的扭曲。当前的投资主导在很大程度上是地方政府主导。由于第二产业能给地方带来更大的GDP和更多的财政收入,所以投资主导极易造成三次产业比例失调,各地支柱产业趋同。进入新世纪以来,服务业占比长期在同一水平徘徊并逐年呈现下降趋势。2008年我国第三产业的贡献率(45%)低于“金砖四国”中的巴西(718%)、印度(756%)和俄罗斯(692%)。

表310部分支柱产业的省域空间分布格局

支柱产业省、区、市省、区、市数目

电子信息及高新技术产业北京、四川、天津、福建、河北、江西、云南、山东、内蒙古、广东、上海、新疆、江苏、浙江、重庆、陕西16

机械与装备制造业北京、安徽、四川、河北、江西、山西、山东、内蒙古、河南、陕西、辽宁、湖北、甘肃、湖南、黑龙江、上海、广西、新疆、江苏、海南、浙江、重庆22

续表

支柱产业省、区、市省、区、市数目

汽车产业北京、安徽、天津、河北、福建、江西、山西、山东、河南、陕西、辽宁、湖北、吉林、湖南、黑龙江、上海、广西、江苏、海南、浙江、重庆21

船舶工业安徽、福建、河北、江西、辽宁、山东、上海、浙江、重庆9

钢铁与冶金业北京、四川、天津、福建、河北、江西、云南、山东、内蒙古、广东、上海、新疆、江苏、浙江、重庆、陕西13

化工产业安徽、天津、福建、贵州、河北、江西、云南、山西、山东、内蒙古、陕西、辽宁、吉林、甘肃、湖北、青海、黑龙江、广东、宁夏、新疆、海南、浙江22

能源产业四川、贵州、云南、山西、内蒙古、陕西、青海、新疆、宁夏、黑龙江10

生物与医药产业北京、天津、江西、云南、西藏、甘肃、黑龙江、江苏、浙江9

旅游业贵州、河北、云南、山西、西藏、海南6

资料来源:熊理然,成卓,肖丹“十一五”时期中国省域支柱产业空间与竞合态势——基于各省区市“十一五”规划纲要的分析[J]现代经济探讨,2008(5)

表3112008年部分国家三次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单位:%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中国63497440

印度67178756

韩国70372558

新加坡-02-1711173

泰国65①514①421①

越南74①518①409①

巴西69214718

法国-18170849

德国11①495①495①

俄罗斯联邦23①285①692①

英国04①69①928①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年鉴2010[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注:①为2007年数据。

3出口驱动的经济增长造成系统性风险

国际经验表明,当一国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外部市场时,世界经济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使其“牵连其中”,小则“伤风感冒”,大则“伤筋动骨”。尤其是作为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我国经济增长长期建立在外部需求基础之上,依靠出口驱动,必然会带来巨大的系统性风险。

(1)经济增长依赖外需导致经济风险增大。依赖外需主要表现为外贸依存度过高。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逐年升高,2007年更是高达6502%,这使得我国经济发展比别的国家更容易受到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例如,在国际金融危机形势初步稳定后,各国宏观政策就开始发生明显变化。新兴经济体面临经济过热的问题,而欧美等国仍然面临需求不振的挑战。不同国家宏观政策的不一致,加大了包括我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的宏观经济调控难度。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我国传统的出口空间在逐步缩小。一个基本判断是,即使全球市场需求能够恢复,也不是原有规模和结构上的简单恢复。比如,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力量,但其多采取出口导向模式,生产成本较低,将对我国出口产生一定的替代作用。再比如,随着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许多高碳条件下生产的产品将面临冲击。

(2)经济增长依赖外需容易带来社会风险。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产生的直接结果就是东部沿海出口加工型企业的大量兴起,带来大量的就业岗位。同时这也意味着,我国接近1亿的外经贸就业人员很大程度上受国际市场影响,相应的社会风险巨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