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各界评论(3)

中国人的思维批判 作者:楚渔


--郭勇(航空专家、物理学博士、中航工业西安航空发动机总公司副总)

(18)

一鸣憾天哪!从来看书没画过这么多的杠杠,激奋!跟学过听过的不一样!我怎么总觉得自己在被批判啊?

--韩兰芳(剧作家、著名导演凌子风的夫人)

(19)

得到《中国人的思维批判》,连夜拜读,不知不觉竟一气看至深夜一点。很受教益。第一次看到有人从思维模式上去总结中国改革的成功经验,作者是第一个开拓者。此书从实践中来,道明了成功的真谛。中国人受辱的历史之所以悲哀,是因为对了不知对在哪里,错了不知错在何处。催人猛醒,发人深思!感悟很多!……

--志勇(解放军某研究所所长、大校)

(20)

读罢楚渔先生的文章,久久难以平静,我在想中国数百年乃至千年的曲折之路是什么造成的,是中国人脑子进水了吗?或者借用一句话:中国人失去自信力了吗?

……

内因决定外因,从之前的中国的先进性到现在的伪先进性,我们可以得出楚渔先生的结论,思维模式出卖了中国人。一直以来各种研究出来的结论与思维模式相比起来,都显得苍白,而一旦知道问题的本质,就该从本质出发,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

思考者是孤独的,作者洞若观火,看明本质,为中国人的性格把对了脉络,但我们相信这孤独犹若星星之火,燎原之势必将形成,在此我向思考者致敬,我想时代也会向思考者致敬的。

愿每位思考的和实践的中国人都可以读到此书。

--胡群(中国财富杂志记者)

(21)

正如本书的作者所说“改变传统思维模式,是中国人刻不容缓的人物。如果中国人不彻底改变我们自己传统思维模式,中国的科技创新和赶超西方甚至日本就是一句空话。”我想这并不是危言耸听。

--慧子(上海证券报记者)

(22)

很多学者把中国近千年科学的落后归咎于封建专制、文化、体制等外在条件,这似乎在学术界已经成为了共识,中国人也庆幸在义愤填膺的声讨中找到了体面的台阶,为过去的失败找到了遮羞布。

--沈亚川(南都周刊驻美国纽约首席记者)

(23)

正确的思维模式,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有效的方法论的前提条件,中国人,从大处讲,要想实施科学发展观,要想真正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从小处讲,要想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创造成功的人生,必须从改进思维模式、提高工具理性做起,而做到这一点,可谓任重道远。

--简道(心理学家)

(24)

本书阐述了中国传统思维模式的缺陷及危害,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剖析了中国落后的原因实为思维模式的影响所致。书中观点大胆新颖,某些说法振聋发聩,引人警醒.

书中批判中国人混乱而僵化的落后思维模式,引发我们重新认识世界,认识自己,改变自己。

--鲍艳琪(北京育才学校教师)

(25)

既然作者耗费心神完成此书,为什么不更加深入,将问题指出后并写出能改正问题的方法呢?如此一来,虽仍会有人带着负面情绪或是几分不以为然来读此书,但我相信作者一针见血的分析和之后的建议会使读者一拍大腿,长叹一声“原来如此。”

作者的文学功底令我敬佩。整书无处不在引经据典,并加入作者自己的独到见解。不仅如此,此书文字却不乏诙谐,这样一个严肃的题目,在作者的笔下却不枯燥乏味,市井俚语的应用使得读者好似在与亲朋谈天说地,而不是在看一部生硬死板的批判书籍。另外,作者的一些观点令我在读此书时不禁高呼“知音”。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