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石油的真相(3)

石油枯竭的后天 作者:刘锋


平心而论,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石油资源已经相当可观了,但再可观的资源也经不起人类不加节制地挥耗,坐吃山空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我们对石油的需求如此之大,对石油的消耗如此之快;而反过来,地球对石油的生产和供应又是如此缓慢。这就是目前正在累积着的不可调和的矛盾所在。我们不要指望地球会迎合人类的需求,加快再造石油的速度。我们要么妥协,降低对石油的消耗;要么改辕易辙,转用石油替代能源。否则,失衡的石油供需天平迟早会倾覆,并由此引发深重的社会危机和灾难。

石油再生的条件太过苛刻,自然无法作为永世的能源。

石油耗尽的那天

既然人类社会对石油的需求如此庞大,那么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这种液体终有被吸干的那天,这将是什么时候呢?美国雪佛龙石油公司打出的标语颇具代表性,足以警示世人:人类用完第一兆(单位:一万亿)桶石油,花了120多年。再过30多年。人类便可能用完第二兆桶石油,这近似于全球已探明的石油总储量。换句话说,根据全球已探明的石油总储量,依照目前的消费速度,全球石油资源仅够人类使用三四十年左右。如果觉得耸人听闻或难以置信的话,那么参阅2009年英国石油公司(BP)最新的研究报告便会有更详尽的解释与答案。

而早在十多年前,权威的国际能源机构(IEA)就已经做出过近乎相同的论断。至于其他林林总总的石油研究报告,车载斗量的各类大部头石油论着,尽管结论不一而足,但有一条最基本的共识,那就是全球已探明的石油资源与庞大的消费相比并不富裕,全球石油资源足够开采的年限也就是几十年的时间。

石油地质学上有个着名的“休伯特峰值理论”,这是美国地质学家休伯特·金在1956年的一次大会上提出的。这个理论的实质是,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当一个油田的开采量达到其可采储量一半的时候,其产量便达到峰值,然后会开始下滑,整个的开采量随着年份的推移,呈典型的钟形曲线分布。休伯特并由此做出了惊人的预测,即美国的石油产量在1970年左右将达到顶峰,然后开始走下坡路。休伯特的观点在当初提出时,曾遭致与会者一片愤怒的反对声。大多数地质学家和石油巨头都对他的预言不以为然,甚至不无嘲讽。因为在他做出这个预测的时候,美国的石油产量正处在开发的鼎盛期。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如同预言提出时的惊人表现一样,休伯特的预言后来被惊人地证实了。到了1970年,美国的石油产量真的达到了顶峰,此后产量开始逐年下降,美国也由此丧失了世界主要产油国的优势地位。休伯特的理论在其他油田的开采过程中得到了逐步证实,如今已为地质学界所普遍公认。

事实上,不仅仅是石油,自然界其他不可再生资源的开采过程大体上都遵循这样的规律。人们开发自然资源就好比在苹果树上摘果实,最容易发现,最好摘的苹果一定率先被人们收入囊中,剩下来的,要么是不好的苹果,要么就是处在人力难以企及的位置而无法采摘。后面收获的苹果数量自然而然地要下降。这种情形恰好就是当今石油工业所处困境最形象的缩影。

依照休伯特峰值理论,结合全球的石油探明储量,2010年左右全球石油总开采量将达到总储量的一半,也就是达到历史峰值。随后的年份里石油总产量一定是逐年减少的,并且开采成本会迅速上升。这将对世界经济与我们的生活造成巨大冲击。事实上,一些独立的科研人士对石油枯竭日的看法更为紧迫。他们不隶属于任何利益体或集团,往往出于科学探索的精神进行相关研究,其观点看起来更可信一些。这些科学家并不认同欧佩克或某些石油公司所抱有的乐观态度。他们警告说,石油耗尽的那一天,要较政府与石油公司愿意承认的日期为早。比如,伦敦石油消耗分析中心的首席科学家科林·坎贝尔判断说,便宜和容易开采的石油高峰已于2005年来过并走开了。今天即使把那些已探明的资源比重大的深海及南北两极地层下的油田都考虑在内,并且加在一起计算的话,高峰仍会在2010年左右到来。在石油资源极为丰富的中东地区,情况也同样如此。而全球社会的石油供应正越来越依赖这一地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