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迎接新能源的革命(2)

石油枯竭的后天 作者:刘锋


2009年初新组阁的美国领导层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对于困难重重的奥巴马政府来说,复苏经济的最大难题就是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就是找到那些代表先进生产力,具有长期潜力的行业,就像当初克林顿政府选择信息产业一样,这是经济得以复苏的关键。而让那些拒绝变革的落后产业继续存活,这种救助看起来就像是撒钱。美国一些国会议员反对政府救助福特、通用、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原因正在于此。另外,刺激经济也不是仅仅把钱交到消费者手中那么简单,问题的关键是要创造新兴的、有长期竞争力的就业岗位,这样才能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

奥巴马政府并不保守,正如奥巴马总统本人所声明的那样,新政府会积极面对危机,并且广开言路。这使得众多的美国顶尖经济学家纷纷为政府“支招”,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因准确预测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而声名鹊起。面对新的危机,他似乎比别人更能获得关注。当一些白宫智囊担忧美国经济陷入长期衰退,就像上世纪90年代日本陷入“迷失的十年”那种困境时,克鲁格曼认为这种担忧不无道理,但他希望不要延续那么长的时间。他曾坦言道:“危机持续十年的确是让人悲哀的,但人们用常规的方法是不够聪明的,要终结危机,常规的方法远远不够。”那么,有没有非常规的方法呢?这是奥巴马内阁所关心的。克鲁格曼认为,对环境的要求可能成为经济复苏的一个驱动力,比如新能源、提高能源效率、温室气体减排等等,这可能将吸引新一轮投资,尽管对于政府而言,这种举措可能收效比较慢。事实上,克鲁格曼与其他经济学家的区别在于,他往往能把经济增长的动力聚焦在很小的范围内,从而使他能找到更接近事物发展的“最终元素”,这也可看作是其才能的表现。后来的情况也说明了其影响力,奥巴马总统上任后的经济刺激计划与克鲁格曼的建议如出一辙。除了没有给克鲁格曼作为政府经济顾问的头衔外,奥巴马政府该给克鲁格曼的礼遇几乎都给了。不过,克鲁格曼可并不一定领情。正如他揶揄政府所说的那样,还有一种可能,奥巴马政府之所以选择发展清洁能源这条路,这是因为他眼前没有发现别的路,尽管这种可能性很小。

其实,不仅对于奥巴马政府,而且对于全球社会而言,无论从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性上、社会的需求以及长期潜力上看,新能源产业都是这样一种必然选择的朝阳产业。新能源产业的内涵丰富,涵盖了新动力汽车、可再生能源开发、石油燃料替代、高效能源技术、节能产品研制、工业清洁生产、温室气体减排等众多领域和交叉层面。从其对全球社会影响的深度、广度、及产业带动的力度上来看,新能源产业与信息产业可谓不分伯仲。甚至在一些经济学家眼中,新能源革命可与工业革命相提并论,而且较之后者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新能源革命是人类能源利用的载体越来越丰富的过程。通过新能源利用产业链的拓展,其对经济的影响力可能不亚于今天的石油与煤炭,这种变化一旦发生,将不可逆转,将会为未来社会开拓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新能源产业具备改变整个经济发展方式的功能。在解决石油替代问题的同时,又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解决了全球气候变暖的环境困局。发展新能源产业符合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将是全球社会从“高碳经济”转向“低碳经济”的绝佳切入点。再者,传统化石能源的稀缺性越来越明显,发展新能源产业将强化各国在国际能源市场上的博弈能力。清洁能源产业最有可能确立一个国家的产业比较优势。在新能源开发方面取得领先地位的国家未来才会有主导优势。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