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石油地缘政治大重整(4)

石油枯竭的后天 作者:刘锋


有不少人将国际社会近几年发生的各种乱象与战争联系起来,货币战争、粮食战争、石油战争等新词汇、新思维也是不绝于耳,甚至还有人断言次贷危机是美国主导的一场惊天阴谋。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质疑未尝不合乎情理。美国打赢了阿富汗、伊拉克两场战争,输了的却是全世界。全球许多国家,即使再远离战场,再逃避纷争,也都在这两场战争中不同程度地受损。高昂的战争开销令美国纳税人瞠目结舌,但最终的结局却是由全世界埋单,这就是国际油价暴涨、次贷危机爆发的内在逻辑。换句话说,美国通过货币贬值、石油涨价、推销次贷等一系列变本加厉的手段 “搜刮”了全世界,最终来填平两场战争留下的巨额亏空,也包括美国人多年来寅吃卯粮所欠下的部分债务赤字。假如事实真相确实如此,那与其说是阴谋,更不如说是阳谋。因为这些谋略并不算太新颖,美国先前用石油武器打击前苏联,用汇率武器重创日本,想必世人对此并不健忘。只不过美国这次布下的棋局太大、太深奥,大多数人看不懂,更看不远罢了。因而才会人云亦云,亦步亦趋,被眼花缭乱的表象蒙蔽了双眼。

借助这一系列阳谋,美国在“自残”的同时,顺道也“残害”了俄罗斯、中国、欧盟等强劲的对手。这看起来不是“共赢”而是“共输”的下下之策。但国际政治尔虞我诈、纷繁复杂,远甚于我们的想像。此外,国家层面上的利益之争本来就是综合实力的较量,比拼的不仅是打击对手的能力,更包括抗打击的能力。更直白地说,就是打别人的同时,也能挨住别人的打。或许这也可以看作是《孙子兵法》中所说的“致人而不致于人”的另类解读吧。

对于“桀骜不驯”的伊朗现政权,美国一直有着武力打击的政治考量,军事战略上也多有准备。但美国之所以迟迟未采取行动,一方面在于美国投鼠忌器,对开战后的局面掌控上存有顾虑;另一方面在于多方力量的制衡,尤其是俄、中两国明确的反战态度。至于未来美国是否会变换方式,邀请其“中东代理人”以色列来打头阵解决伊朗问题,还是利用伊朗国内的宗教派系之争,在体制内部培植代理人,这些都只是具体的战术问题了。美国“驯服”伊朗的大战略是一贯的,打击伊朗是迟早的事,不会随白宫政府的更迭而改变。而从美国的对立面,伊朗的角度来看,伊朗之所以排除一切纷扰,执意开发核设施,正源于其潜在的疑虑和危机感,这种忧患意识铭刻于心,实难消除,旁观者并不一定能真正理解,或许只有处于漩涡中心的伊朗才能切实体会得出。

上一轮的国际石油期货超级牛市始于美伊战争的枪声。无独有偶,新的美伊战争(美国-伊朗)或者将会开启新一轮超级牛市的序幕,美国庞大的战争开销或者再次要寻找到埋单者。如果美国又一次胜利,那么则意味着美国对全球石油资源的掌控与布局基本完成。美国驯服伊朗之日将是石油能源中心从中东全面转向美国之时。全球石油资源的争夺看起来就是这么残酷。石油政治的逻辑准则已经与动物世界的丛林法则别无二致,本质上都是我为刀俎、人为鱼肉的生死对决。面对美国咄咄逼人的四面出击,俄、中、日等全球大国会无动于衷,甘受美国的掌控吗?答案不言而喻。

石油并不是唯一的能源中心,新的战场已经开辟。

封底语:

随着美、日等国可燃冰试验开采工作的大范围铺开,可燃冰的商业化利用已经指日可待。

--加拿大国家科学院(NRC) 卢海龙

气候变暖是全球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二氧化碳的海底封存是一种有效地应对之道。

--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AIST) 西尾匡弘

当清洁发展成为全球社会的共识时,应对气候变暖会逐步深入人心,成为各国的自觉行动。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CDM执行理事会 梁春屿

全球的天然气时代正扑面而来,可燃冰的商业化开发就是为加速这一趋势而吹起的劲风。

-- 俄罗斯科学院(PAH) 库兹涅索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