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学习、思索、实践(1)

天鉴 作者:罗崇敏


——读罗崇敏《天鉴》有感

彭荆风

在我过去的印象中,罗崇敏同志是位能干的官员。我曾去过他工作过的江川、新平、玉溪、红河,他都卓然留有政声。只是那些年接触少,也就不了解他的干练与他的好学有关。所以,几年前,他在那篇《关于文学实用价值的思辨》一文中提出:“文学作为人类有意识创造的产物,蕴含着丰富的内在实用价值,这种实用价值的释放不但形成对人及其生活的影响,还形成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影响”,“文学信念的意义在内于行动,行动的目的在于效果,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效果的实现。” 等论点时,还错以为是某位与他名姓相同的文学内行,也曾让我女儿鸽子去电话询问报社:这作者是否那位在红河任书记的罗崇敏?

以后我们有过几次交谈,才知道,他工作虽然忙,却好学又勤于思考,已有许多本与旅游、经济、农业、大学教育等有关的专著以及文学作品出版。这很不容易。

人生的大海虽然辽阔壮丽,但又波涛滚滚,是浮是沉?能否如矫健水手般地拼搏,乘风破浪,扬帆远行?在于个人的把握,也就是如同罗崇敏在实践中所感悟的:“要在现实的势能中造就新的势能。也就是说,要在困难中把握机遇。”

这虽然是极为平凡的真理,却难以完全为每个人领悟,纵使一篙在手,也不是都能运用恰当。那“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得有学识、智慧和顽强的毅力。这一切,又来自不懈的勤奋学习与用心思考。罗崇敏同志是深知此理的。这从他最近出版的《天鉴》(人民出版社2009年4月出版)一书,就可看出。

这是一本随想录式、深含哲理的书,辑录了他多年来,在工作、学习中的体会,以及对一些重大问题的研究与反思。特别是他近20年来担任县、地级领导后,如何避免某些人常犯的“过恋权力”,把“本人的意志演化为个人专治”,是他时常思考的问题,也希望自己能理性、科学、民主、依法、人格、真实、清廉地履职,“在履行职责中,要有广度、深度、高度、力度和维度”,以提高“用权的能力”。

所以他在工作中,把读书放在了重要的地位。平日的思索、研读,也就不拘于为官为政之道,而是追求智慧、人格的完善;而智慧与人格完善的过程,又不是短时间的事,甚至如宇宙般无穷尽,需要不停歇地探索、追求,如他1995年初还在哀牢山腹地新平县任县委书记时,既深知“智慧使我们走向幸福,智慧使人类与自然及人类自身和谐发展”,也明白:“智慧也会毁灭人类、毁灭自然。所以人类的智慧要与人类高尚品格嫁接,人类唯一的力量――智慧,才能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这不断的学习、思索,对真理的追求,如同翻山越岭;虽然在不断往上走,甚至已经把云雾踩到了脚下,但离云天深处仍然遥远又遥远,还得继续往上攀爬;这看似无穷尽的行程,又不是无望的,沿途山林花木果实的丰盛,也不是处于山脚下或停止于山腰的人所能获得的。而是脚力愈健的人,收获愈丰,更能攀登不止。形成智者更敏慧,愚笨者更拙劣!

罗崇敏几十年的“山行”,收获也就极多。他的《天鉴》一书,对哲学、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文学、音乐、绘画、书法、医学、宗教等都有论及,可以看出他读书之多,涉猎之广。这并不是他心存炫耀,他是认真奉行他所追求的“崇真务实”的作风,在接触或处理某些事物时,力避某些人的自以为是,随意表态,而是本着“多学习、多研究、多实践”的行事准则来对待。所以他论及的一些问题,看似随感,其实都是读书、实践、深思所得,也就能够言之有理,无论是以领导身份发号施令,还是从研究角度与人们商讨,都能以理服人。这既丰富、完善了自己的领导艺术,也能不断把自身的学养提高。他的学问就是这样日积月累得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