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民族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问题(1)

天鉴 作者:罗崇敏


民族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问题。民族和民族地区长期以来存在着三大发展差距,即经济发展差距、人类发展差距和社会发展差距。要缩小三大发展差距,民族和民族地区今后一个时期应选择整体转变、科学跨越的发展战略。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推进发展思维、发展方式、发展体制和发展环境的转变,聚集发展优势,形成新的发展增长极,加快人的社会化、物的市场化和体制机制活性化的进程,加快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转变为各族人民共同享用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使民族和民族地区形成差异中的统筹发展、平衡发展的互动,既加快融入国家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之中,又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区域现代化发展特色。

要解决民族发展中存在的三大差距问题,应选择“五转变”的战略。第一,转变发展思维,用科学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发展。促进以物为本的发展思维向以人为本转变,进一步确立各民族人民在经济社会发展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各民族的整体素质,加快各民族社会化进程,各民族人民共同享用发展成果,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单一发展思维向全面发展的转变,统筹经济与社会、城镇与农村、不同区域、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促进各领域、各区域的联动发展,提高整体发展水平;粗放型发展思维向集约型转变,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的素质提高、依靠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增加物质技术积累总量,增强自主创新和自主发展能力,提高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封闭对立型发展思维向开放和合型转变,打破行政区划局限,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多边合作,和而不同,构建和谐区域、和谐边境。

第二,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规模、速度、质量、结构、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虽然取得显著成就,但普遍存在总量小、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粗放型特点突出、产业结构层次低、城乡发展不协调、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等问题。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应在变革经济增长方式、农村发展方式和民众生活方式上开辟新途径。在经济增长方式上,坚持立足资源优势,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以人才和技术为内核,凝聚各种生产要素,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增加物质技术积累总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产业和产品的综合竞争力。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充分利用边疆区位优势,加快转变对外贸易方式,实施区域合作带动国家合作战略,促进周边国家的资源内化。在变革农村发展方式上,坚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领“三农”发展,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农业,大力推进农村公共事业,打破行政区划的局限,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间的自由流动。转变扶贫方式,既要切实解决边疆地区存在的教不了小、养不了老、饮不上水、看不上病的问题,又要努力实施“整村推进”和“兴边富民”工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在变革民众生活方式上,坚持树立边疆“中心意识”和边境“城镇观念”,加快实施城镇化战略,推动城乡居民生活方式的现代化。既要拓宽城乡居民收入的渠道,增加各民族人民的收入,更要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优化消费结构,提高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增强民众的节约意识、积累意识和消费效益意识,充分发挥消费环节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努力提高民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