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应建设中国广义边政学学科

天鉴 作者:罗崇敏


边政,如果作为边疆政治的缩写词,它可涵盖边疆行政、边疆政策等。边疆政治是相对中央政治而言,也有的把边疆政治作为与内地政治相对应的概念使用。边政学是研究边疆政治产生、发展及其规律的专门学问,狭义的边政学是“研究关于边疆民族政治思想、事实、制度及行政的科学”。一门学科的产生首先必须具备这样三个条件:一是社会的客观需求,二是相关研究范畴的提出,三是专门研究队伍的出现。这三个条件的核心是社会客观需求,这是确立一个学科最终宗旨的客观社会标准。我认为,广义边政学的研究已基本具备了这三个条件,特别是社会的客观需求条件。

广义边政学是关于边疆地区以人为本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管理和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研究的对象是国内陆地疆界内地区各民族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管理和发展。它具有六个特性:

(1)人本性。边疆管理和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边疆发展观,确立边疆各民族在经济政治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边疆各族人民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

(2)发展性。发展是边疆最根本、最紧迫的需要,因此,边政学的研究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边疆的第一要务,通过发展解决边疆管理中的一切矛盾和问题,要确立凝聚一切力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边疆发展的思想。

(3)集成性。边疆的最大优势是资源富集。要加快边疆资源向财富的转化,必须实施资源集成战略,即:资源与技术、资源与人才、资源与市场的高效集成战略。

(4)统筹性。边疆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边疆经济与社会发展,统筹城市与乡村发展,统筹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统筹内部发展与对外开放,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5)和谐性。边疆政治的核心在于“和”。要构建边疆和谐社会,促进边疆各民族的团结和谐,维护国家的统一;奉行睦邻友好的周边外交,维护国家安全。

(6)前瞻性。广义边政学研究不仅要立足现实,更应着眼于未来,即对边疆地区的未来发展具有前瞻性的指导意见。

建立边政学理论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深厚的历史意义;具有广泛的实践意义也有深远的理论指导意义。广义边政学的研究方法应坚持从表象到抽象再到具体的理论思维方法,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坚持多学科研究方法综合利用,坚持具体方法具体应用。广义边政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应包括:边疆发展战略;边疆经济联动发展战略;边疆新农村建设;边疆城市化建设;边疆文化建设;边疆人力资源建设;边疆和谐社会建设;边疆治理方略;边疆安全建设等。

2005年1月17日于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宿舍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