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的真履观

天鉴 作者:罗崇敏


“真履”是表达执政履职“真且实,行能正履;履而泰,践而行之”的价值观。“真履”行的是“大道”,是君子为人、为学、为事的“正道”。

“真”,正也。“真”和“正”有两个意思:一者,是指追求真理。追求真理是教育工作者的天职,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教育行政管理者,要能以追求真理的气概、气度和风范引领广大学人、学子服从追求真理的天职。二者,是指为人要能“傲然自足,抱朴含真”(晋·陶潜《劝农》)。抱,即保;朴,即朴素;真,即纯真、自然。道家主张人应保持并蕴含朴素、纯真的自然天性,不要沾染虚伪、狡诈而玷污、损伤人的天性。

“履”,鞋也,喻行也,礼也。引申为“效法”之意。《诗经·小雅》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汉代大儒郑玄注:“古人有高德者则慕仰之,有明行者则而行之。”朱熹注:“仰,瞻望也。景行,大道也。高山则可仰,景行则可行。”用在这里,意思是杰出的教育行政管理工作者的品德应该如高山一样崇高,才会有人敬仰;其行为正大光明,走在正道上,才会有人效法。

“真且实”,乃“既真且实”之意。佛家所言:“真者,所说一如,即不异之意。实者,所说非虚,即不诳之意。真谓真如,实谓实相。”清代方东树《昭昧詹言》云:“情融乎内而深且长,景耀于外而真且实。”说得具体点,就是言行一致,不欺世盗名。言要真,意要切,行要果。

“行能正履”,履正,才能行正,正人必先正己。即要走正道,不能走歪门邪道,做事不能侥幸而为的意思。沈德潜《古诗源》云:“行必履正,无怀侥幸。”

“履而泰”,即君子立于天地之间,虚怀若谷,通脱大气,喻有大丈夫之志,大丈夫之德。“泰”意为高大、通脱、安宁。“大而稳,稳而安”。泰山之名因此而得,后有“稳如泰山”、“国泰民安”、“泰山鸿毛”之说。《周易·序卦传》云:“物畜然后有礼,故受之以履。履而泰,然后安,故受之以泰。泰者通也。”

“践而行之”,践、履、行,作为行动、行为,即是身体力行(实践)之意。“践而行之”,是谓不能空谈理论,不但要能行动,而且要有担当,要敢于任事。《白虎通义·礼乐篇》云:“礼之为言履也,可履践而行。” 《礼记·乐记》云:“礼者天地之序也。”根据孔子的理论,“礼”(履),重要的不是一种理论层面的涵义,而是一种行动层面上的涵义。只有行动,只有实践,才能建立秩序,铸就文明。

2008年12月25日对教育厅“真履”广场规划设计理念的说明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