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反思中国传统思维方式

天鉴 作者:罗崇敏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产生于这样的条件之下:与外部社会自然隔离的半封闭的温带大陆型社会地理环境,使社会文化心理(包括思维方式)具有很强的农业社会特征的生产环境,注重血缘、膜拜祖先、推崇传统、家园一体的宗教式的社会环境。正是在这种条件下形成了与西方思维方式迥异的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一是尚古保守的思维倾向。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常常重视先例,注重于从过去的惯例和周期性发生的事实中建立一套基准法则,即以先例作为先决模式。这种畏天命,畏名人之言,圣先王之法,表示了对传统的盲目遵从,缺乏一种反传统的独立意识。二是伦常秩序的思维倾向。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显著特征是它的伦理性。这种思维倾向是建立在以人的伦常秩序为主体轴心的儒学之上的。主要表现在注重社会的人格,而不是注重个体的人格,人们习惯于从关系中去体认一切。伦常秩序的思维倾向压抑了人的自主意识,它使人们崇拜地位和权力,失去独立人格。三是求同排异的思维倾向。这与大一统社会结构及儒家正统思想密切相关。大一统的社会结构要求整个社会在组织机构和信仰观念方面同步化。建立在分散的个体小农经济基础之上的这种宏大国家机构,尤其需要信仰和观念的同步化。主张大一统的思想,排斥和压抑各种异己思想,必然要遏制思维自由创造,阻碍科学文化的繁荣。四是折中融合的思维倾向。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寻求一种中庸、和谐、合一。执两用中,用中为常道,中和可常行。在这种思维模式下而展开的政治、经济活动,体现了整体的和谐、天人的合一、两端的中庸,从而成为传统思维方式,影响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层结构。五是缺乏抽象的思维倾向。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是经验型思维,抽象化程度不够高。中国古代的哲学很少运用概念的逻辑来推理,而是靠比喻来说明道理。这样的思维方式带来生产、生活和学习中缺乏严谨性。

2002年9月11日于红河州蒙自县红竺园家中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