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周易》赋予了中国人生命智慧

天鉴 作者:罗崇敏


《周易》和《圣经》被称为天外飞来之书,世人都觉得很神秘。

我非常同意很多专家学者的观点,其实,《周易》是殷末周初时期的卜官在长期积累起来的十分丰富的卜筮记录基础上编纂而成的,非一人之作。它是同我们生活非常贴近的一种思想,是关于天道、性命、修己、正家、治人、治国的道理,是中华文化之根,也是中华思想和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它是中国历史从蒙昧走向文明的文献遗存,是中国文化从迷信走向科学的逻辑缩影,是中国哲学从巫术神州走到太极和合的符合象征,是中国思维从形象走入理论思辨的历程。

《周易》的基本架构由两部分组成,经部(《易经》)和传部(《易传》)。《周易》对数千年来中国文化、社会乃至整个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仅深刻地展现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结构和机制,而且对于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塑造,《周易》赋予了生命智慧。

《周易》为国家的政治建设提出了文明理念。在国家治理中,如何能够天人合谋?王侯将相怎么管理好公共事务、协调好民众利益,《周易·临卦》提出“咸临”、“甘临”、“至临”、“知临”、“敦临”五种不同的统治之术。“甘临”是给人民以实惠,办事办得极好就是“至临”,也可以讲,以诚信临民,政府讲诚信,人民就安居乐业。知能善任,有智慧,办事恰到好处是“知临”。办事兢兢业业、老老实实是“敦临”。“咸临”则是对上下、内外、左右心灵感应,增强凝聚力,激活生命力,使社会的公共管理机制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这样就达到了“敬德保民”、“唯德是辅”的天人合谋的国家治理境界。

《周易》在塑造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和民族精神中做出了巨大贡献。主要包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变通日新,生生不息的精神;保合太和,至中至和的精神。《乾卦·大象》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卦·大象》中的“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经》中的《泰卦》和《否卦》两相关照,得出“否极泰来”的规律。《泰卦》的卦辞“小往大来,亨”,《否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得出“泰者,畅,否者,塞也”的规律。《周易·系辞》讲“日新之谓盛德”,道出日新而日日新和与时俱进的真谛。《乾·彖》讲“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提出了构建太和社会的理想以及和合的文化价值追求。《易经》讲的“中和”是阴阳和谐,用中和把太和和保和和合起来,形成了中国文化多元一体的包容性特点,以及“佛、道、儒”三教融合的宗教文化特性。

《周易》孕育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模式及其特点。它的意象思维、和合思维、阴阳思维与西方的概念逻辑思维和主客体矛盾思维有很大的差异。首先是意象的直觉思维。象是由阴、阳两爻组成卦象。意象思维是一种直觉思维,是一种观物取象,是立象尽意的思维。意象的直觉思维是一种思维达到豁然贯通的境界,把事物看得很透,直接体认到事物的奥秘。和合的整体思维,从阴阳关系中得到体现,阴阳的冲突和融合组成八经卦和合体,表现出阴阳消长互生、刚柔交错、互济的整体平衡的思维和整体和谐的思维。《周易》是运用一和一符合表现阴阳的概念。中国的逻辑思维在六十四卦中有非常明显的体现,如六十四卦的卦序是按照“二二相耦,非覆即变”的逻辑顺序来排列的。《周易》逻辑思维中,因果联系是其主要方式,说明了卦爻象同卦爻辞之间存在某种必然联系,即用思维的逻辑性取代客观联系,把偶然联系看作必然因果关系。如筮与卦,卦名、卦辞与卦象,吉凶与爻象,占辞由象解义,推事析理,以便“见微而知著”。

2006年8月到东南亚七国考察中读《周易》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