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采访札记(2)

调查三农 作者:许宝健


(四)留守儿童:路在何方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大批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一方面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另一方面大多数外出务工人员把孩子留在家乡,出现了大批“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亲情缺失,家庭教育缺乏,虽然大部分儿童也在其他监护人的监护下成长,但是弊端已经显露无遗,其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全社会一起关注。

留守儿童这个群体存在的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个新问题。应该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措施予以逐步解决。笔者认为,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法规,进一步提高进城务工农民的待遇,使农民工逐步具备带上子女进城的能力,以解决父母和子女分离的问题。

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加大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投入,进一步改善农村学校教育条件,增加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同时创造良好的寄宿条件,建立和完善对寄宿学习的留守儿童的管理机制,加强师资力量,提高管理、教育水平。

在现阶段,留守儿童问题无法从源头上解决时,我们更应该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他们缺少亲情关怀和精神关爱,他们的成功与喜悦需要有人分享、鼓励,他们的烦恼和痛苦需要排解、发泄,需要有人倾听、安慰。加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需要对表现特殊的孩子进行心理测试与心理疏导,对遭遇挫折和痛苦的孩子,及时给予心理安慰。

(五)留守孩子,进城的路有多远

在沈阳有这样一个地方,这里没有高楼大厦,没有车水马龙,有的只是低矮的简易房。下雨的时候,这里很难行走,因为遍地都是淤泥。在这里居住的,都是来沈阳打工的农民工。

大多数农民工的生活是清苦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几乎没有什么娱乐项目,甚至没有电视机。他们用的东西,穿的衣服,甚至吃的食物,几乎都是拣来的。因为生活艰苦,很多农民工会把孩子留在家里,但也有农民工愿意把孩子带到城市里来,特别是夫妻都在城市打工的。因为农民工本身文化不高,而且外来孩子在城市上学的学费不低,所以大多随着父母进城的孩子,很难得到正常的教育。不上学的时候,这些孩子只能在属于他们的角落玩耍。但无论怎样,他们都希望自己可以成为这个城市的一分子。

(六)烂漫的季节酸楚的童年

由于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留守儿童正经历着和其他同龄人不同的困境,这些往往被许多成年人甚至留守儿童的父母所忽视。

亲情的缺失影响了留守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造成一定程度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留守儿童强烈渴望与亲人的情感交流,但是父母难以企及,因而大多数留守儿童变得性格内向,不善于交流,也不大愿意寻求帮助。

家庭教育的缺失,让留守儿童很难形成好的生活习惯。家庭教育对孩子有着直接、持久和潜移默化的作用,而由于种种原因,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几乎是空白。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部分留守儿童出现行为偏差,甚至出现违法犯罪行为。

与此同时,由于父母疏于照顾,临时监护人又因种种原因无法认真行使监护权,导致留守儿童患病不能及时医治和受到意外伤害的事件时有发生。

“留守儿童”已经成了一个很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的努力。父母要转换观念,重视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尽可能和孩子密切联系和沟通,有条件的可把孩子接到打工地上学,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学校要发挥自身优势,掌握孩子的思想变化,给予他们特殊的关爱。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