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张艺谋:给13亿人看,还是给50亿人看?(1)

奥运中国 作者:张永恒


张艺谋,中国当今最负盛名的导演,曾导演过《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英雄》,《十面埋伏》等。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总导演,不是他,还能是谁?他烹制的饕餮盛宴,能否吸引50亿人的眼球?

电影被张艺谋视为生命,但为了奥运会,张艺谋甚至愿意放弃他钟爱的电影。面对记者他曾公开表示,希自己能够成为奥运会、闭幕式导演的首选,如果自己有幸获得这份殊荣的话,那他肯定要拿出“3年到4年的时间”来认真筹备,争取打造出富有浓郁民族特色和现代气息的这样一个精品。为此,他可能会“放弃几部电影甚至放弃一切”,但他在所不惜,因为在他看来,奥运会开、闭幕式是一个国家的“脸面”,为了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即便个人作出一定牺牲,也是值得的。

最终,张艺谋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开、闭幕式总导演。

“不是他,还能是谁?”对于总导演人选,奥运会开、闭幕式的组成人员几乎众口一词。在他们看来,张艺谋是“给50亿人上中国菜”的最合适人选,而且上的是“外国人概念里的中国菜”。

2006年4月16日,北京奥组委宣布了由导演组、技术组、顾问组构成的奥运会开、闭幕式主创人员名单,排在第一位的名字最引人注目,总导演——张艺谋。

这是一个没有多少悬念的结果。事实上,自从他1999年受当时的奥申委之邀拍摄申奥宣传片开始,张艺谋执导了每一次奥运会相关的大型活动,可以构成一套“奥运系列片”了。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一盏大红宫灯在台上慢慢升起,在富有中国民族传统韵味的《茉莉花》乐曲中,一个小姑娘用稚嫩的声音向全世界发出邀请:“Welcome to Beijing!”张艺谋执导的“中国8分钟”获得众多好评。那么他将如何在这北京奥运开幕式盛典上演绎一个人文传统深厚的中国、演绎一个活力四射的北京?这个问题,没法不令世人关注。

张艺谋说,执导奥运会开、闭幕式压力很大。因为奥运会开、闭幕式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向全世界展示自己独特历史文化风貌的盛大文化庆典,同时也是奥林匹克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意义非常重大。

事实上,集体智慧和合作精神对办好奥运会开、闭幕式显得格外重要。张艺谋说:“奥运会开、闭幕式是一项规模庞大的工程,绝非依靠一两个人的力量能独立完成的,必须发挥集体智慧。”因此,他将集中全体创作团队人员的智慧和力量,共同做好这项工作。有意思的是,虽然张艺谋的职务叫总导演,但是,这个“总”并不是“最后说了算”的意思,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统筹”,“我这次不考虑自己的个人风格、特点,以大局为重。”

为了确保奥运会开、闭幕式成为展示中华民族灿烂历史文化的精品,并能够为全世界人民所接受,北京奥组委确定了一个中西结合的强大创作团队。除邀请张艺谋出任奥运会开、闭幕式总导演外,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歌舞团团长张继钢和国家歌舞团副团长、艺术总监陈维亚将担任副总导演。好莱坞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以及曾经执导过悉尼奥运会开幕式的澳大利亚著名大型活动制作人里克·伯奇等将作为艺术顾问为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工作出谋划策。 2007年8月,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刚刚结束了创意阶段,就要入场排练,我跟好几个创作人员联系,但每个人都小心翼翼避开一切关于2008年开幕式的话题——在2008年8月8日之前,要绝对保密。

开、闭幕式创意方案于2005年7月开始面向全球招标,收到了409件作品,奥组委从中选出13个方案,再选出5个方案,将其中主力重组为奥运会开、闭幕式的主创人员。北京北奥大型文化体育活动有限公司总经理路健康所在的团队进入了5强,路健康也成为开、闭幕式的制作总监。尽管北奥公司参与了国内近十几年很多重要的大型庆典的策划,但与奥运会是无法比拟的,因此,路健康也全力投入了创作中。

因为朋友介绍,我在2006年4月20日——开、闭幕式主创人员宣布还不到一周的时间专访了路健康,在近两个小时的谈话中,我试图解读张艺谋的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创作思想。

  一、挖空心思就是要创新

“国内的观众早已熟悉团体操式的大型活动的开幕式,利用人海优势制造气势,但是可以发现,目前国际上对这种形式采用的并不多,许多人甚至认为,这样的形式已经不符合目前的时尚潮流了,这一点在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是否会考虑创新?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