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老板VS职业经理人(2)

丙方的观点 作者:王志纲


也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职业经理人才纷纷地进入企业。以上所述,基本算是中国民营企业典型的发展路径。这种发展路径使民营企业的老板们形成了极具中国特色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价值取向与判断取舍标准。而中国的职业经理人,他们的理论系统、分析工具以及思考方式则均来自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不是来自中国本土。中国的职业经理人是由两类知识分子构成的:从国外留学回来的“海龟”派和在中国完成系列高等教育(大学、研究生、博士生)的“土鳖”派。

不管是“海龟”还是“土鳖”,基本都是在高等院校内完成学业,然后茫然地走向社会,进入各种不同的企业——大型跨国公司、本土第一方阵民企、合资企业、大型国有企业、分不清是国有还是民营的企业等。追根溯源,这些职业经理人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理论武器主要来自于学校,当然西方也是如此。

在西方,大学是没有围墙的,整个高等教育体系是完全开放的。90%以上的教授不是国家干部,端的也不是铁饭碗,聘你就做教授,不聘你就立即走人。为了保持校园的创新活力,几乎所有的名校都规定不准毕业生留校(以免近亲繁殖),不准德高望重的老教授与年轻教师合写文章或著作(以免产生学匪、学霸及学阀)。

在这种机制下,教营销学的教授,一定是这方面真正的专家——理论知识系统,实操经验丰富,翻看任何一本有影响的营销著作,你会发现作者既是教授,又是公司高级职员(或者当过)。号称在浴池中打个喷嚏全球股市都会感冒的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克林顿政府的财政部长鲁宾、萨默斯从政前都是公司的老板。因此,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工商管理硕士(俗称MBA)之所以产生于美国,就毫不奇怪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