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挑战者传奇(3)

谋事在人 作者:谭启泰


一位著名的哲学家说过:“在人类所犯的愚蠢的错误中,最常见的一个就是他们常常忘记他们应该做的事情是什么。”做自己应该做的事,而不应该做和暂时不应该做的事应该“放弃”或暂时放弃,是人生事业选择中的一条重要法则。策划,与其说是一种设计、一种安排、一种选择或是一种决定,不如说是一张改变现状的蓝图。有人把世界看做一个大舞台,那么,策划人生事业就是在自编、自导、自演一幕戏剧,每个人都必须争做一名出色的编剧、导演,更重要的是:必须是一名优秀演员。我们来看一看策划家王志纲的人生轨迹。在他四十载的生涯中,自然有机会敲门一类的良机,然而更多的时候,则是他蓄势待发,利用一切机会与条件锤炼自己的“利爪”,随时捕捉那稍纵即逝的机会之兔。他是一颗在贫瘠土壤上顽强成长、发芽、抽枝、开花、结果的种子,他又是一个善于在没有路的地方闯出路来的强者。在人生的漫漫长途中,无论是风雨雷电,还是猿啼犬吠,他都能驾驭策划之舟顺势冲浪,飞越重山。他的成功,从自己的人生策划开始。他在改变世界之前,首先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他在改变命运的同时,也在改变着这个世界。这就是一个当代策划家的传奇。

“一门四匠”与“五子登科”1955年8月7日,王志纲出生在贵州省黔西的一个普通知识分子家庭。这是王家的第三个儿子,父亲王荣江为其取名“王洛加”,意即“乐家”之意。有人说这个名字太一般,王荣江笑答:名字无非是一种符号,只要听起来铿锵悦耳就行了(果然,王洛加后来又改了两次名,这是后话)。贵州是位于祖国大西南的边远省份,面积17.8万平方公里,人口3500万,其中少数民族占1/3。新中国成立前,贵州的经济非常落后,1949年全省工农业总产值只有8.49亿元,其中工业产值才2.06亿元。解放后贵州有了很大变化,但是由于经济基础差,与发达省份相比较差距仍然很大。如果说贵州在全国属于“第三世界”,那么黔西在贵州也是“第三地带”。黔西属高寒山区,距离贵阳有120公里,坐长途汽车要颠簸5个小时。

一条弯弯的鸭池河穿过乌江峡谷,两山对峙,吊桥荡悠,盘山公路上鸟声清脆,一派“桃花源里”的风光。可奇怪的是,尽管这里与外部世界如此隔绝,此地的文化教育却并不落后,黔西一中是贵州省的重点中学,年年高考升学率均列前茅。由黔西一中的教师们组成的黔西文人圈,集中居住在以“文昌宫”命名的巷子里,文人骚客们经常在水西公园里吟诗作赋,相互唱和。

王志纲的父亲王荣江是黔西一中的教导主任,王家在当地可算是一个知书识礼的“书香门第”。王家有家谱可考的是:一世祖王可贵为明末吴三桂总兵,后战死贵州乌江;二世祖王国柱从遵义尚稽经黑顶坡最后定居甘溪河,到王荣江这一辈,已传十代。王志纲的祖父颇有眼光,不像其他地主一样把后人捆在土地上,而是努力送子女去读书,其中大学毕业者就有王荣江等5人,现散居全国各地乃至海外,这在农村是很少有的。他热心办慈善事业,修桥铺路,兴修庙宇,在家乡还办了一所普惠学校,当地人称“大善人”。

王志纲的父亲王荣江毕业于贵州大学,是一个全面发展的高才生。他不但博学多才,过目能诵,而且在体育比赛中也是个尖子,赛跑、跳高、跳远均拿过全校第一。王志纲的母亲杨淑洁(学名杨大荣),老家四川巴县,后迁来贵州,高中毕业。两人于1949年冬结婚,婚后生了6个小孩,4男2女,都是在经济困难、工作繁重的情况下生育的。母亲不但要负责全家8口人的生活安排,还要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这对于一个女性来说,确实难能可贵。王志纲(应为“王洛加”)出生后的第二年,父亲被任命为黔西一中的教导主任,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