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休闲:回避还是争锋

城变 作者:王志纲工作室


休闲:回避还是争锋

一个城市的产业发展离不开这个城市的人文气质:浪漫的法国人引领世界时尚的潮流,欧洲文艺复兴的故乡意大利可以做出最昂贵的皮革制品,生性严谨的日耳曼人长于精工制造,海纳百川的美国人则最善于知识创新。

这种人文气质,就是城市的性格,就是城市的精气神。成都的城市性格是什么?成都无疑是中国最吸引人、最消磨人的意志的城市,它独有的魅力使自古就有“少不入川”的说法。尽管有很多人对成都人的生活方式不无批评,因为在他们眼里,休闲就意味着懒散,就意味着小富即安,不思进取,但无论怎么批判,成都人与生俱来的生活习惯似乎无法改变。即使在其他城市的人们为了生存与发展“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地打拼之时,成都人依然我行我素地在大街小巷里悠闲地喝着茶、搓着麻将,总归一个字:“耍”。可以说,成都的魅力首先来自休闲,成都千年来每一个毛孔里都浸透着闲适和享乐主义的精神。如果用传统的眼光看,成都人日复一日的休闲的确有些不合时宜。但换一种眼光来看,这种人无我有的城市性格,这种被有些人所诟病的“少不入川”,恰恰是成都厚积薄发、打造城市竞争力的“胜负手”。关键看政府站在一个怎样的高度,用什么样的思路和手段去进行整合与引导。事实上,对于成都要不要打休闲牌,一直以来存在着种种争议。

有人说,成都人本来就够懒散的了,如果再打休闲牌岂不是助长了他们的劣根性,这种看法无疑是把休闲和无所事事混为一谈;有人说,休闲作为一种城市品牌,已经被很多城市采用,不具备唯一性、排他性;也有人说,杭州已经先声夺人,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喊出了打造“休闲之都”的口号,成都步其后尘有拾人牙慧、人云亦云之嫌。杭州的休闲势头的确不可小看。与成都一样,杭州自古就是风景如画、商贾云集之地,这些年来一直在致力于成为世界级的休闲之都。自杭州2001年提出“人间天堂,快乐杭州”的城市定位以来,已经抢先喊出“游在杭州、住在杭州、学在杭州,创业在杭州”的发展思路,并且围绕西湖改造开始了一场打造休闲都市的攻坚战。2001年,“中国休闲经济国际论坛”在杭州举办,来自于国内外的休闲理论专家和世界休闲组织的官员们共聚西湖,世界休闲组织主席杰拉德·凯尼恩称杭州是一个美丽而充满潜力的休闲都市。为什么人们一夜之间会如此关注休闲?到底什么是休闲? 较为被人们认同的休闲概念是:人们从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中超脱出来,在闲暇时间自愿从事各项非报酬性的自由活动。

从本质上说,休闲是一种心态,它并不是一件什么不正当的事情,而是人们的一种不可遏制的精神追求。

以美国为例,在靠休闲消费驱动的经济模式中,休闲产业已成为美国第一位的经济活动。1990年的一项调查统计表明,美国用于休闲的开销超过1万亿美元,大约占全部消费支出的1/3,由此带动的直接就业人员占美国全部就业机会的1/4,间接就业甚至占1/2。

美国《未来学家》杂志早在1999年底就预测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来临,未来社会将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发生变化,到2020年,发达国家将全面进入“休闲时代”,而发展中国家将紧随其后。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腾飞,人们的生活水平在解决了温饱之后奔向小康,中国人的休闲需求将出现持续的井喷。有数字表明,城镇居民年法定节假日达114天,占全年比例的1/3,2002年选择旅游休闲的人数已占46 46%。据预测,到2015年,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和其他产业的发展,人们可以把生命中50%的时间用于休闲,中国将成为全球的第四大休闲消费市场,在经济产业结构中,休闲产业的从业人员将占整个社会劳动力的80%~85%。“工作是手段,休闲是目的”已成为现代都市人的普遍观点。随着休闲消费需求的爆发式增长,休闲业对于一个城市的拉动效应将无处不在,无法估量。面对中国人的休闲饥渴,成都的魅力将惊艳于世。成都有丰富的人文绿洲:三星堆、武侯祠、杜甫草堂、文殊院、宽窄巷子等;成都有高度发达、不断创新的服务业:川菜、川酒、川茶、川戏、蜀锦、蜀绣、龙门阵、麻将牌,不论贫富贵贱,人们都可以在成都找到自由休闲的空间;成都有其他地方稀缺的自然绿洲:山清水秀,一马平川,气候宜人,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在西部的穷山恶水之中,成都无异于天赐的一片绿洲。这就是成都。当城市经济高度繁荣,人们在追求事业的成功中更渴求从容生活的时候,成都极富休闲个性的生活形态,必将成为倦游思归的城市人梦寐以求的“心灵桑拿”。但要想打造一座休闲城市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休闲生活不等于休闲产业,也不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观光旅游。要想成为一座休闲城市,不仅要具备优良的风光条件、适宜的休闲环境、浓郁的地方风情、舒适的生活氛围、完善的服务体系、高素质的休闲人才,而且还要善于创新,不断地提供全方位的、个性化的产业项目和休闲服务,使休闲产业真正成为推动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奔腾之“芯”。休闲不等于空闲,不是无所事事,而是人的一种理想和追求;休闲业也不等于旅游业,具有人文性、文化性、社会性、创造性、复合性等特点,其对经济的拉动将产生无处不在的原子裂变效应

。从历史的角度看,城市的产生和发展主要依赖于制造加工业的繁荣。然而,今天城市的经济模式已经开始转向并依赖于休闲活动的兴旺发达。城市经济的良性循环也越来越依赖于休闲要求的实现。一个城市的气质和文化精神,是其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核心竞争力。任何刚性的政策和手段可能压抑之、扭曲之,但不可能强制改变之。成都的气质就是休闲,休闲是成都最大的资源优势、最独特的魅力和个性。因此,成都不能因为担心人们的“过度休闲”而放弃了休闲产业的发展,这无异于泼洗澡水把正在洗澡的孩子也一起倒掉了。在审视成都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时,政府对于休闲的观念应该改变,要真正做到:

正其名,顺其言——创造休闲产业的良性发展空间;

辨其行,导其为——引导更有价值的休闲生活;

扶其业,成其果——制定积极扶持的产业政策;

扬其名,垂其范——树立休闲城市的新形象,并且作为城市品牌去张扬;

异其质,升其值——想尽一切办法吸引外来人士消费,提升休闲档次。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把成都人原来的内向型、低价值、自发自为、自得其乐的休闲行为,引导提升为外向型、高价值、高品位、富有个性并服务于世界的休闲经济。偌大的中国完全可以容纳两个甚至多个休闲城市,且与杭州相比,成都的休闲更具独树一帜的特色。成都不仅要打休闲牌,而且要毫不犹豫地高举高打。面对汹涌而来的休闲浪潮,成都不应该回避,而要与杭州争锋。总之,成都应该打造“休闲之都”。

2003年5月为了按要求在1个月之内拿出成都城市发展战略纲要,王志纲调集工作室各路总监会聚成都,就成都战略召开多次“头脑风暴”会。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