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竞争力的提升

城变 作者:王志纲工作室


竞争力的提升

随着城市吸引力的提升,城市竞争力不断提高。城市竞争力,不仅体现在硬实力上,也体现在软实力上。成都的发展以软实力的打造为突破口,以软带硬,软实力和硬实力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从经济总量来看,2005年,成都市GDP总量达到2 371亿元,同比增长13 5%,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 359元,人均收入西部最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99 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 457 4亿元,增速为43 4%;进口总额为18 6亿美元,增长24 1%。此外,成都还素有“中国私车第三城”的雅号,私人汽车拥有量在全国城市中居第三位,仅次于北京、广州两地,据成都市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调查,2004年成都市城市居民家庭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已达8 5辆。2004年以来,成都荣誉不断。2004年荣获“中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台商极力推荐城市”、“十大中国大陆最佳商务城市”、“中国城市综合实力十强”;2005年入选“中国十大国际化都市”、跻身“中国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前5强”等。产业竞争力是城市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就产业竞争力来看,成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成都尤其在高新技术产业、物流、会展、旅游休闲产业等现代服务业产业方面更是突飞猛进,多项指标均居西部第一,甚至为全国前列。

物流中心。

在完善的交通通讯条件的支撑下,成都将成为西部最大的国际性枢纽型的现代物流中心。在具备样式联运条件的航空、铁路枢纽附近,规划建设辐射西部乃至全国的三大枢纽型物流园区。到2010年,物流业实现增加值500亿元,现代物流业对成都经济的贡献率达到13%以上。

成都双流机场2005年旅客吞吐量已突破千万大关,达1 389万人次,排名全国第六,航班架次达到十三万多架次。英特尔公司每天用8架飞机从成都运出刚刚在本地生产的芯片。 会展之都。成都提出“构建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会展之都”的目标,目前每两天就有一场大型会、节在成都举行,大量海内外客商云集蓉城。成都的会展经济已初具规模:2004年时,成都即拥有展场馆面积十余万平方米,注册会展企业三十余家,每年举办大中型会展一百五十余次,参展外地客商四十余万人,带动相关产业、增加消费超过100亿元,会展经济总量居西部第一。

成都的汽车展览规模仅次于北京、上海,已成为全国第三大车展。2006年12月刚刚在成都落幕的“2006中国西部(四川·成都)文化产业博览会”,对收集到的西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89个文化项目进行了推介。88个文化项目实现了有效对接并签订了合作协议,签约总金额高达221 869亿元人民币。成都会展业的前景不可估量。休闲之都。近几年来,成都在“休闲之都”的旗帜下,以休闲为主题的一系列大型项目涌现出来。

成都人的创意能力正在从一个个蓝图变为现实,美食公园、西部慧谷、芙蓉古城、花卉博览会(以下简称“花博会”)、农家乐等,包括文化休闲、娱乐休闲、健康休闲、饮食休闲、研发休闲、居住休闲、体育休闲、养生休闲、度假休闲等各种休闲类型层出不穷。在文化事业方面,成功地打造了金沙遗址博物馆、中国成都特色餐厅,品位高雅诗歌文化中心、成都大庙会、“锦里”民俗休闲街。2005年末,全市有博物馆13个,文化馆16个,公共图书馆20个,馆藏图书382万册。在休闲旅游产业方面,成都的竞争力也不断提升,2006年,成为“十大最热门国内目的地”之一,并且从全国463个城市中脱颖而出,荣获了“首届中国青年喜爱的旅游目的地”称号。

在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发布的2006年“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榜单中排名第四。创意城市。创意城市将是未来城市最具竞争优势的战略制高点。从不缺乏创意的城市——成都,也在积极打造西部第一“创意城市”, 成都的创意产业风起云涌。成都将打造“动漫之城”。网络游戏发展商都不会忽略成都,2004年成都市就拥有近30万互联网用户,是全国三大数字娱乐城市之一。动漫网游产业是成都市文化产业的新兴重要产业之一,全国首家网络动漫游戏产业基地已经在成都市高新区正式投入运营,目前已有盛大、金山等35家国内外知名网络游戏企业入驻,投资达1 5亿元。成都更是计划在“十一五”期间打造“数字娱乐第三城”,将大力发展有线数字电视,推出传媒娱乐品牌,推进西部印务产业基地建设,构建新闻媒体产业链,扶持有发展潜力的文化演艺公司做大、做强,加快建设国家级网络游戏和动漫产业基地,培育、壮大数字娱乐产业。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