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青出于蓝而更胜于蓝

潮汕商人胜过犹太商人 作者:嘉诚


陈有汉1934年2月出生于泰国曼谷,是陈弼臣的第二个儿子。由于担心下一代失去中国文化,陈弼臣安排陈有汉6岁时随母亲回国上学。1953年,陈有汉毕业于香港广大高级会计学院,获得高级会计毕业证书后返回泰国。

在盘谷银行实习几个月后,陈有汉又到英国伦敦雷伦专科学院攻读银行学。1957年,毕业后在英格兰皇家银行实习。期间,他对欧美经济制度深有研究,并逐步掌握了国际金融知识。

“父亲特意安排我们到外国读书,在国外公司打工,就是为了让我们学习知识,增长见识。”他很清楚,父亲对他的培养方式是一个成功的接班人的培养模式。

返回泰国后,陈弼臣没有立即安排儿子进入盘谷银行,而是先让他到曼谷亚洲信托有限公司实习了6个月。陈有汉很快在工作中显示出过人的才干,被提升为副经理。

1959年10月,陈有汉进入盘谷银行工作,先由会计部副经理做起。由于有很强的专业背景,加上父亲悉心传授银行业务,教他洽谈生意、观察分析金融形势等知识和技巧,陈有汉成长很快,三年后升任会计部经理,不久获得授权代表银行签字的资格。

在会计部任职的十几年间,陈有汉兢兢业业地整天从早到晚地工作,直至最后一份支票核准、现金入库后才回家。这种辛苦的磨砺,为他日后担当重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父亲陈弼臣很早就以接班人的方式来磨炼陈有汉,但是并没让他过早地担任要职。这位父亲深知:世界各大家族企业的衰落,大多缘于继承人都是坐享父荫,或不思进取,或难肩大任。要想保证企业的延续和兴旺,应当注重接班人的能力和品性,而非血缘关系。

因此,陈弼臣对儿子实施“抑制”政策,让他在有经验的骨干手下担任副职。1980年3月,已经磨炼了21年之久的陈有汉,凭借自己的实力,经董事局一致推举,出任盘谷银行总裁。当别人对他表示怀疑的时候,他却凭借自己“中西结合”的管理方式,把盘谷带入一个新的辉煌时代。在他担任总裁的12年间,盘谷银行的事业蒸蒸日上。这一时期,盘谷银行的发展速度、所取得的业绩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

陈有汉与父亲陈弼臣有着不同的经营方式,但又继承了父亲的优点。陈弼臣讲道义、重人情,靠诚实和信誉深入各行各业,与顾客保持着密切联系,使得业务不断得以发展。陈有汉则受过现代高等教育,谙熟现代金融理论,因此,他采取的是一套现代金融业的管理模式,弥补了他父亲陈弼臣金融理论与教育基础的不足。

强调团体精神,是陈有汉的一大特点。他在任内所做的最大调整,就是完成了盘谷银行从家族到团队协作的转变。“员工是银行的最大资产,只有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银行才能为广大的客户提供良好的服务。”为了把优秀的人才吸引到企业中,陈有汉坚持三个原则:第一,满意的薪酬;第二,充分的信任;第三,能力的体现和认同。

由于陈有汉经营有方,盘谷银行最终成为东南亚最大的私人商业银行、泰国的金融支柱和泰国四大华人金融财团之一。凭借对泰国经济的卓越贡献,他屡次获得泰国王室的御赐勋章,包括一等皇冠勋章和一等白象勋章等。

1987年至1992年,陈有汉成为泰国上议院议员,并成为诸如上议院财政、金融和银行机构委员会等多个委员会的成员和顾问。1994年,陈有汉被推选为“亚太银行家俱乐部”主席。他以拼搏进取的精神和出色的业绩,书写了“老子英雄儿好汉”的传奇。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