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7.生命里的善与美(7)

美,看不见的竞争力 作者:蒋勋


我觉得诗中女子处理得很好,第三句“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很有趣,是说我好感动,都结了婚,还有人对我有这么深的情谊,所以把珍珠绑在大红色的裙子上。这应该是唐朝女人的装扮。女子绑上以后觉得蛮得意,走来走去的。忽然想起,“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我是有家教的,我们家是有身份的人,我的丈夫也是有头有脸的。明光殿是汉朝的一个宫殿,“执戟”等于是一个卫戍司令。这两句话什么意思?是说我好像不应该有越轨的行为。可以理解吗?是理性在起作用。刚才是“感君缠绵意”,感觉很好,现在觉得理性上不能接受。可是跟人家说自己家世很好,丈夫很有地位,好像又伤了对方。所以赶快转了一句,“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是说我知道你光明磊落,送珍珠没有非分之想。这个态度很了不起。后来我跟很多女学生讲,你一定要学会跟男生说“知君用心如明月”。

我相信里面有善意,即使对方真的没有善意,也要有善意了。可以理解吗?逼他有善意,如果先确定他是色狼就麻烦了—— 我知道你一片光明磊落,没有非分之想,就是单纯爱我。可是,我已经发誓要跟丈夫共生死,我爱他。这是重点。如果不爱,以现在的观点看,她也可以离婚。经过感性,经过理性,最后下了两句结论,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诗末两句:“还君明珠双泪垂,何不相逢未嫁时?”我还是将珍珠还你,可是却哭了,因为觉得好遗憾,我未婚的时候怎么没碰到你?

这是一千三百年前唐朝的诗。现在社会上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如此理性、感性的平衡,留给别人和自己这么多的善意?不把别人定性为色狼、色鬼、坏蛋、性骚扰,而是最后归还东西,拒绝别人,是需要很高智慧的。我们知道拒绝是一种智慧,因为拒绝可能伤害一个人,也可能侮辱一个人。可是诗中“还君明珠”后面加了“双泪垂”,意思是说好遗憾,我没有办法,我爱我丈夫,如果没有结婚,你可以跟他竞争,“何不相逢未嫁时”。可是后来有比较差的版本把它改了,觉得“何不相逢”的“何”不够狠,应该是“悔不相逢”,觉得后悔。可是这样丈夫看到会不高兴。也有人改成“恨不相逢”,那就更糟糕了,丈夫会更生气。所以好的文学作品其实很注意善意的拿捏,给人留余地,也给自己留余地,它是一种美的状况。

我觉得这首诗是好美的一个情景。有人可以爱一个人,不管她结没结婚,还送她礼物。也有人可以把礼物还掉,而讲得非常一清如水,还关照到了丈夫的感受。因为丈夫一定会读到这首诗,不能私相授受。丈夫读到“何不相逢未嫁时”,也提点了丈夫,如果没有结婚,他也可以跟你竞争。这是一个非常现代、明理的社会。可是如果用“悔”和“恨”就不好了,里面都包含太多情绪。

我不知道能不能把善意拉回到这些了不起的文学作品,用这些文学作品和我们的生命行为去对比。我打开电视、打开报纸,尤其台湾的一些八卦报纸,看到每天杀人、泼硫酸等各种事件的时候,忽然觉得是不是因为这个社会少了这首诗?我跟这个美丽的美术系女孩讲完这首诗,她就哭了。她说:老师,我懂了。我想那个摸着鼻子走的“贾瑞”还是受伤了,可是这个可爱的女孩后来就再也不做这样的事了,再也不会把男孩写给她私密的信在公众面前撕开读给大家听了。我的意思是说,拒绝也要留有很多余地,我相信那是对生命的尊重,是善意的本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