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好一片森林(3)

货币压制 作者:郭立军


但布雷顿森林体系并非“完美无缺”,美国也不是“坐地生金”,在存在缺陷的体系内,美国总之是需要做点什么的。

第一,由于只有美元和黄金挂钩,其他货币只能和美元挂钩,所以,维系汇兑金本位的基础就是美国必须保证充足的黄金储备,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国际收支的平衡。但现实是,美元对外负债增长快于美国黄金储备增长,造成美元兑换黄金的金本规则无法执行。随着世界经济增长,美国要保证参加国不断增加的对美元储备的需求,又要面临黄金因为生产因素供应不足的困境,使得美国陷入两难困境。

第二,为了维持汇率波动幅度,参加国无论顺差还是逆差都必须积累一定量的美元储备,特别是逆差国要牺牲其国内经济目标,然而美国却例外,它还可以通过输出美元弥补逆差,这种固定汇率刚性和参加国国际收支调节的不对称性造成了各国利益矛盾。利益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加上国际政治形势的风云变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短命”就成为必然了。

布雷顿森林体系刚开始运作时,美国还是个顺差国,依靠资本输出来为全球提供流动性。但从1950年左右开始,失去了战争中巨额订单刺激的美国经济开始走软,加上朝鲜战争的爆发又直接增加了巨额军费支出,黄金储备由原先的超过400亿美元骤降到不足200亿美元,而国债却增长到超过200亿美元。在朝鲜战争爆发后长达十年的时间里,美国的国际支出一直保持着持续增加的态势,高达20亿美元。1961年越南战争爆发,美国的对外赤字更是进一步增加。比较前两次世界大战中的欧洲国家,正是由于战争军事支出导致了由顺差国变为逆差国,由“德高望重”的强国变为“衰老体弱”的弱国。

20世纪60年代,冷战的大幕徐徐拉开,美苏两国不遗余力地开始了“谁是老大”的争霸赛。看着美国大哥黄金储备猛减、债务猛增、逆差猛涨的残酷事实,欧美小弟们对美元的信心如滔滔江水般一泻千里,聪明的欧洲人明白,本来入不敷出的美国为了战胜苏联,肯定会增发货币,利用美元国际清偿货币的特权地位弥补赤字,如此一来,欧洲就不可避免的成了冤大头。所以,谁也不是傻子,不能坐等吃亏,早抛一日美元就少一日做冤大头……抛售美元、抢购黄金的风潮来了,伦敦市场上黄金的美元价格突破40美元,超过官价20%,被称之为“美元危机”。

“美元危机”发生后,美国为渡过难关,召集英、法、德、意、荷、比、瑞士六国,组成“七国黄金总库”,通过签署货币互换协议和建立14国之间的“互惠贷款协议”,美国向六国借款近200亿美元。另外,自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冻结了中国存放在美国银行的资金,苏联和东欧国家出于自己资金被美国冻结的担忧,就将存放在美国的美元资金转移到伦敦等欧洲银行,欧洲美元市场产生并逐步扩大。到1968年为止,欧洲的美元市场规模达到128亿美元,美国的黄金储备只有100亿美元。那时美国已无力按照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的1盎司黄金35美元的价格来进行兑换,黄金储备和美元供给两个工具之间产生了明显“错配”。

1969年1月之后,美国外贸出现赤字,紧接着就呈现出规模不断扩大的态势,到1970年1—2季度,赤字规模达到120亿美元,美元被加速兑换成海外持有的黄金或其他货币,到1971年美国黄金储备减少至110亿美元,美国官方短期负债达到250亿美元。由于美国无力实现兑换黄金的承诺,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总统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停止对各国用黄金兑换美元,同时对进口商品课征10%附加税,削减10%的对外援助。从此,美元与黄金脱钩,以固定汇率制著称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在走过了27个春秋之后,唱响了“终结号”。

牙买加体系的“挺身而出”

千呼万唤始出来

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阿拉伯成员国于当年12月宣布收回其原油标价权,并将其基准原油价格从每桶约3美元提高到约10.7美元,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西方国家的经济开始进入“滞胀”期。1978年底,伊朗政局发生了剧烈变化,石油产量骤降80%。油价在1979年开始暴涨,从每桶13美元猛增至34美元,导致了第二次石油危机。严重依赖石油进口而发展的西方国家,经济纷纷陷入混乱。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浮动汇率却在衰退和混乱中表现良好。1975年西方六国在首次首脑会议上纷纷表示接受现实,放弃重建固定汇率的尝试,形成决议要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修改章程,承认浮动汇率。

从1972年开始,国际货币制度改革的问题就已经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上了日程,为此还专门成立一个委员会,用于集中研究国际货币制度的改革问题。委员会于1974的6月提出一份“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纲要”,对黄金、汇率、储备资产、国际收支调节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原则性的建议,为以后的货币改革奠定了基础。

在西方国家纷纷达成放弃固定汇率制的共识之后,1976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理事会“国际货币制度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举行会议,讨论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的条款,经过激烈的争论,达成了“牙买加协议”。同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事会通过了《IMF协定第二修正案》,从而形成了新的国际货币体系,世界货币体系正式开始了牙买加体系时代。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牙买加体系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接班者”,其能够成为重重危机后众多国家的共同选择,其自然具有“合乎国际潮流”之处。牙买加体系正式确认了浮动汇率制的合法化,承认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并存的局面,它给予各成员国自由选择汇率制度的权利。成员国在拥有自主权的同时,也必须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其汇率政策的严格监督,接受其对成员国经济政策的协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样做最大的理由是,只有如此,才能促进金融稳定,缩小汇率波动范围。

对于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中心地位,牙买加体系依然给予了肯定,它实行的本位机制仍然是国际美元制。虽然日本、联邦德国、法国等主要工业化国家经济实力快速增长,美国经济相对衰落,但是美国仍然是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特别是美国在工业生产等领域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同时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有实力的政治大国、最先进的军事大国,综合实力居世界首位。以雄厚实力为基础的美元仍然享有很高的声誉,仍然是国际储备货币的主体、国际信贷和计价结算标准、国际清算支付手段,没有任何一种货币能取代它的地位。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