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美元的封神之路(1)

货币压制 作者:郭立军


美元作为美国的货币,为什么会被世界各国作为主要的外汇储备?为什么美元曾被称作“美金”?为什么任何有关美元的消息都会挑动我们的神经?……这些疑问在我们看来,就如同我们的货币和经济被美元施了魔法一样,随着美元上下起伏。美国人手握美元,在世界市场上覆手为雨,翻手为云。在美国人的眼中,美元就像是希腊神话中的主神宙斯。然而,美元从诞生一路走来,如何在区区数百年时间封神登顶,让万国货币俯首称臣呢?让我们回顾一下美元的封神之路,历史会告诉我们正确的答案。

韬光养晦:美元VS英镑

18—19世纪,美国作为一个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与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相比,还明显处于弱势地位。英国在17世纪后期发动数次对外战争,先后击败了西班牙、荷兰、法国、俄国,最终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日不落帝国”。英镑也跟随着飘扬的大不列颠旗帜飞向世界各地,成为了人类史上第一只主权性质的国际储备货币,并且一时称霸全球。美元此时还处于幼生时期,要挑战英镑世界货币的地位,无异于小矮人挑战巨人,毫无胜算。

在金本位制度时代,金币可以自由铸造无限法偿;辅币和银行券可按其面值自由兑换为金币;黄金可以自由输出输入;货币发行准备为黄金。这就使人们有理由相信,他们本国发行的货币等同于一定数量的黄金。英国于1821年正式采用金本位制,英镑成为英国的标准货币单位,每1英镑含7.32238克纯金。1792年,美国开始采用金银复本位制,按照当年颁布的铸币法案,一美元折合24.057克纯银或1.6038克纯金。美国作为一个新生资本主义国家,实力还没有达到被世界各国认同的地步,美元也就不可能在世界范围内流通。因此,英镑成为世界货币的首选,在以后的一百多年间扮演了世界货币的角色。

在17世纪,新兴的欧洲资本主义国家为了争夺更多的利益,整个欧洲都被笼罩在战争的阴霾下。当时的欧洲有一句名言:“战争中,获胜的一方往往拥有最后的一块金币。”在战争期间,钱是战争的支柱,参战的国家不仅需要更多的钱,而且需要这些钱能够及时被筹集到。在英法大战中取得最后胜利的英国人,靠的不是犀利的长枪大炮,而是于17世纪后期成立的英格兰银行所提供的英镑支持。因此,这场长达百年的争霸战争,也可以称之为一场货币战争。同时,这也为英镑开启了霸权之门。

当英国的欧洲战事进行到后期时,长期的战争使得人们开始怀疑政府的能力,英国政府面临无钱可借的窘境。然而,“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1694年,伦敦的一千多名冒险商人,从中察觉到了巨大的机会。他们以股份制的形式贷给国王一笔钱,没过几天,英格兰银行诞生了。在此后的几天时间内,英格兰银行又为政府筹集了120万英镑的战争费用,为英国的欧洲战事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英国取得了战争最后的胜利,这些冒险商人也随之取得了巨大的收益。

1717年9月,时任英格兰皇家铸币厂厂长的英国物理学家艾萨克?牛顿建议将黄金与英镑的价格固定下来。1816年,英国通过了《金本位制度法案》,以法律的形式承认了黄金作为货币的本位来发行纸币。1821年,英国正式启用金本位制,英镑成为英国的标准货币单位,每1英镑含7.32238克纯金。金本位的确立,加上英国在当时经济贸易的迅猛发展,很快也确立了英镑的霸主地位,世界货币进入了英镑世纪。在此后的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各国货币被英镑压制得没有一丝喘息之机。

艾萨克?牛顿(Isaac Newton, 1642—1727),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在数学、物理学以及天文学方面都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牛顿毕生的贡献集中于流术数(微积分)、万有引力和光的分析。这造就了他在自然科学史上无可替代的地位,也赢得了后人永久的敬重和仰慕。提到牛顿,多数人都对他在数学、物理学以及天文学上做出的贡献耳熟能详,但是对于他在铸币史上的贡献人们似乎很少提及,即便是牛顿的传记也对这一历史轻轻带过。在他从政的那段时间,牛顿成功地解决了英国货币重铸遇到的问题,提出了早期金本位制度的雏形,从而使他为英国铸币史乃至世界铸币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