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有梦想,就有希望

香港制造 一梦十年 作者:魏君子


我刚拍完电影《大魔术师》回到香港,就被荣超和魏君子骗到尖沙咀。我带他们去一间名叫“Ned kelly's last stand”的酒吧,刚一 坐定,这两个家伙就缠着我让我给他们这本名为《香港制造:一梦 十年》的书作序。说实话,我真不知该怎么下笔。

大概五六年前,我认识他们的时候,他们都在从事媒体行业, 我们的相识源于访问。当时我很好奇,他们为什么会知道那么多关 于香港电影的故事。后来得知他们都结识于一个叫做“香港制造” 的网络论坛(BBS)。一群港片的死忠拥趸聚集在那里讨论港片, 其中一些人进入了媒体,比如魏君子和荣超,他们对港产片的了 解,使得我们做起访问来,会感觉与面对香港媒体稍有不同。比起 港媒,他们似乎更喜欢挖掘“旧事”,而不是“新闻”,他们将这 种行为称为“情意结”。

说实话,我觉得他们这一“情意结”只是时代的产物,源于他 们年轻时生活在较为封闭的世界里,对未知的外界充满好奇。他们 都是在内地流行的录像厅接触到港片的,从而大开眼界。这种青春 时期的美好回忆植根于他们的脑海,以至于成年后亦不能自拔。

反观与他们同龄的香港人,他们因早已对身边的港片习以为 常,又同时接触到各种资讯及影片,所以很少有这帮内地拥趸们的 这种“情意结”。较为后辈的电影从业者没有这层“包袱”,便与早前的港片无太多血缘关系。反倒是内地这帮“拥趸”,或兜兜转转,或执迷不悟,歪打误撞地与港片藕断丝连。我后来见到荣超, 他已经成为一名与港片有密切关系的电影公司从业人员,而魏君子 则常常会在各种有香港影人的场合上出现,还有其他一些人,也还 在继续编织着他们的“情意结”。

我觉得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记忆,这种记忆会伴随着他们的成长 渐渐消退,他们的热情也将会逐渐冷却。我希望他们不仅只是惦记 那些于我们而言已经模糊的往事,更能够与时俱进,从港产片的精 华中吸取养分,结合他们积累的见识,能有更多令大家意想不到的 成就。

这本书是关于他们青春的回忆,那些青涩的文字看上去充满了 对港产片的热情,这热情经过了十年依然在他们略显疲惫的神态中 时常闪现,这就是他们所谓的“梦”吧。

或许,有梦想,就会有希望。

尔冬升 于 2011年6月22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