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规模经济效应助推家电产品价格下降(1)

在星巴克要买大杯咖啡 作者:(日)吉本佳生


平板电视机的价格一降再降

平板电视机、数码相机、DVD播放机这三种数码家电在日本被称为“新三件电器”,即便在经济不景气的环境下依旧很有市场。其中价格最贵的当属平板电视机,在图像的显示方式上有各种各样的类型,尺寸上消费者也有诸多选择。

每年平板电视机都在向更轻薄、更大的方向发展,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欢迎,但其价格却连年下降。特别是其中最受欢迎的液晶电视和等离子电视,从整体销量上来看,液晶电视的销售额略胜一筹,但要说大屏幕的优势,等离子电视在这方面几乎当仁不让。

另外,一些知名度不高的小厂商生产的平板电视机与知名品牌的相比,价格更加便宜。不过在本书之中,仅以知名品牌的平板电视机为例进行讨论。因为不管是互联网还是杂志上的排行榜,知名品牌的产品往往都更受欢迎,尤其是像平板电视机这样的高价商品,与低廉的价格相比,消费者更看重高品质。

电视机的型号是按照屏幕对角线的长度以英寸为单位计算的,比如一台屏幕对角线长32英寸(大约81厘米)的电视,我们就称其为“32英寸电视”。所以,为了比较不同大小的电视机的价格,我们将售价除以对角线的长度,计算出“每英寸的售价”,以此来进行量化比较。

到2004年为止,不管是液晶电视还是等离子电视,每英寸的售价都在1万日元以上,比如50英寸的电视价格超过50万日元是正常的,因此给人留下一种强烈的高级家电的印象。但是任谁也想象不到今天会有如此高的普及率。

让我们来看上图。在2004年年末的商战中,32英寸液晶电视的价格下降到了每英寸不足1万日元,即32英寸液晶电视的价格不足32万日元。到了2005年夏季的商战时,50英寸等离子电视的售价也降到了50万日元之下,每英寸不足1万日元。

等到2006年的暑期商战,32英寸液晶电视每英寸的价格降到了5000日元。也就是说知名品牌的32英寸液晶电视的售价已经降到了15万日元左右。随后价格继续下降,仅2006年一年32英寸液晶电视的价格就下降了30%以上。

50英寸等离子电视的价格也有每英寸下降到5000日元以下的趋势。实际上在2006年末,尺寸稍微小一些的37英寸和42英寸等离子电视的价格就已经下降到每英寸5000日元以下了。而且在2007年时,各大厂商都瞄准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商机,使得40英寸以上的液晶电视和等离子电视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读者朋友们在看到本书的时候,大屏幕平板电视机的价格应该更便宜了吧。

正如我们大多数人都知道的那样,在家用电器普及的过程中,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其销售价格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下降,而且性能有所升级。平板电视机和电脑可以说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生产规模的扩大会促使“每台电视机的生产成本下降”。经济学中将这种现象称为规模经济效应。

每一台电视机的生产成本也被称为平均成本。如果投资产品1000万日元能够生产100台,那么1000万日元÷100台=10万日元,即生产一台电视机需要10万日元的生产成本。我们可以说“平均成本为10万日元”。

从上图可以发现平板电视机在日本国内的需求量每年都在大幅提升,正以惊人的速度普及。为了应对这种状况,夏普、松下以及索尼等大型电器制造企业都开始着手建立新工厂以及增强现有设备的生产水平,不断地扩大生产规模。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