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8.日之丸·君之代

日边瞻日本 作者:李长声


最近,日本广岛县(我觉得应该把县译作省,把外务省的省译作部)一所高中的校长自杀,原因据说是翌日要举行毕业典礼,县教育委员会有令,必须升国旗、唱国歌,可是教职员工会坚决反对,他左右为难,只好一死了之。国民应该爱国旗,当然日本也不例外,问题是出在"日之丸"和"君之代"身份不明,作为国旗国歌并没有法律依据,不过是行之多年的惯习而已。有人说这也表现了日本人为人处事的暧昧,但事关历史与政治,恐怕就不是暧昧二字能轻轻带过的了。

太阳旗,日语写作"日之丸",是"日之丸之旗"之略,也叫做"日章旗"。原意是太阳状,红而圆。关于太阳,各民族都有些神话和信仰,日本尤甚,现今仍有元日拜日出的习俗。战国时代即常见绘有太阳的军旗,丰臣秀吉出兵朝鲜也使用太阳旗帜。江户时代,给幕府运送贡米的船帆上描绘一轮大大的"日之丸"。1853年江户幕府被贝利率领的美国舰队打开了国门,允许建造大船,用"日之丸"作船标,以示国籍。1860年出使美国的使节船第一次挂起了"日之丸"。1870年明治政府颁布邮船商船规则,定日本船舶的国旗为白地"日之丸",此后又相继定为陆军和海军的国旗。1931年政府曾提出"大日本帝国国旗法案",但没有通过。"日之丸"的尺寸,习惯上使用1870年制定的比例,长宽为三比二,当中的红太阳直径为宽度的五分之一。1964年东京奥运会上使用的红太阳部分增大为宽度的三分之二,后来参加奥运会就一直用这么大个儿的。

"君之代"本来是一首民歌,收在《古今和歌集》里。1869年萨摩藩派出二、三十人到横滨跟英国军乐队学习,但日本没有国歌什么的可供练习,萨摩藩炮兵队长大山岩建议用他爱诵的古歌《君之代》。英国军乐队队长J.W.芬顿给谱了曲;他不通日语,可能谱得不贴切。海军省又委托宫中作曲,以雇用教师F.埃克特(德国人)为首进行审查,决定采用林广守谱写的曲子,并加以整理。1880年11月3日天皇生日时第一次正式演奏,转年编入《小学唱歌集初编》,但歌词不同。1883年定为小学校"祝日大祭日唱歌"。

对于"日之丸"、"君之代",日本议论了半个多世纪,1989年文部省修订学习指导要领,把入学式、毕业式升旗唱歌义务化,违反者予以处分。随着教职员等的反对运动日趋衰微,学校实施率逐年提高。据调查统计,1998年公立学校98%以上揭扬国旗,80%以上齐唱国歌。"君之代"歌颂天皇,牵涉天皇制问题,相比之下,接受"日之丸"的人多一些。遭受过原子弹爆炸的广岛县唱歌比率非常低,仅为18.6% 。足球名将中田英寿闭口不唱,曾惹起风波。长野冬季奥运会上,每当升旗唱歌之际,英语广播为"国旗、国歌",日语则译作"队旗、队歌"。但可以说,正是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等体育活动使人们特别是年轻人大大亲近了所谓的国旗国歌。

既然"日之丸"当国旗升着,"君之代"当国歌唱着,自民党政府也就不想搞什么法制化,以免节外生枝。倒是一向反对"日之丸"、"君之代"的共产党认识到多数人从感情上认同,审时度势,提出法制化。他们以德国、意大利战后并没有改变国旗为例,表示也可以少数服从多数,只是要履行一下民主的手续。政府借校长自杀事件翻云覆雨,决定使"日之丸"、"君之代"在法律上立住脚,这大概为共产党始料所不及。总之,眼下很有点大势所趋的气氛了。

我一直把太阳旗认作日本的国旗。最初是在电影上认识的,挂在鬼子兵的刺刀下,烧杀抢掠,最终被游击队或八路军踏在脚下。记得漫画家华君武创作的蒋介石形象,太阳穴上贴了一块膏药,那膏药就是一面太阳旗。中国老百姓叫它膏药旗。听说"君之代"的旋律是经过朝鲜半岛传入日本的中国雅乐,很不好唱,冲绳人尤其唱不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