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3.八月里来跳阿波

日边瞻日本 作者:李长声


梅雨乍歇,暑气正盛,日本各地纷纷跳起了一年一度的"盆踊"。这个"盆"就是盂兰盆,被略为一个字。本来是阴历七月的祭祖佛事,但自从取消了阴历,饿鬼也只好跟着过阳历。民俗学家五来重说:"现今盆和正月都逐渐稀薄其宗教性,连日子也由于生活的权宜主义而改变。虽然这里有不得已的原因,但盆行事或大念佛丢掉了满月的阴历十五日,就有了丢掉传统的第一步。传统本来是非合理的,不自由的。宗教观和历史观之外,不可能有支持它的东西。"(引自《佛教与民俗》) 横笛呕哑,太鼓丁东,一处处跳盆踊的人们正活在兴头上,早忘了追荐亡灵,不过是纳凉晚会,多少还残留点村落共同体文化的模样。

日语里"舞踊"和"舞踏"皆为舞蹈,分开来使用很有趣。西洋舞蹈叫"舞踏",踏来踏去,三步四步,现在则通用外来语"旦司"。村上春树有长篇小说《旦司、旦司、旦司》,中文若译作"舞舞舞"或"跳跳跳",总觉得走味。近来时兴朗读,可那么多外来语,放声读起来,到底算日语美呢,还是人家外语的美?东洋的传统舞蹈就叫做"舞踊";临街看"阿波踊",女人袅袅娜娜,男人蹦蹦跳跳,的确有踊跃之感。阿波踊是德岛县的盆踊,虽然钲鼓横笛三味线的伴奏"呕哑嘲哳难为听",但成群结队的女人身穿同样花色的和服,扬起双臂,招摇纤指,别有一种亮丽。男人把布巾系在鼻头上,矬下身子,扮出一副滑稽相。大概鼻子位于脸中央,最容易把人丑化,所以马戏团小丑弄红了鼻子。女性蹑木屐,前齿着地,两腿蹬自行车似的抬起迈步,动作简单,也带着滑稽。集体舞是模仿,人们尤其爱模仿滑稽动作。如今阿波踊已跳遍日本,跳到了国外,东京高圆寺街头的阿波踊跳了五十多年,已大有凌驾德岛之势。

德岛县在四国岛上,古称阿波。濒临鸣门海峡,自古是京都通达四国的门户,所以信仰弘法大师(空海)的人修行"四国遍路"--沿四国岛的边缘顺时针转一圈,走遍88座寺庙,就是从德岛起步。提到德岛,人们会想到阿波蓝,虽然早已是过去的故事。蓝与红花曾经是两大植物染料。"诗经"时代,人们"终朝采蓝",染出"青青子衿"。两千多年来,人活了一辈又一辈,至今犹爱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小时候见过用蓝叶制取的染料蓝靛,放在凉水里,衣服便染成蓝色。那种蓝白相杂的蓝印花布只能在舞台上欣赏了,有喜儿或阿庆嫂出场的话。西南边荒残存着蜡染,二三十年前被艺术家惊艳,又变成旅游商品。苗族有一个民间故事,说蝴蝶和蜜蜂教给一位姑娘染出花衣裳,引我想起司马辽太郎说的:"人赤身裸体,不红不青。用颜色染了衣服,就变得像蝴蝶、蚂蚱或者热带鱼那样美丽。'你美得像猴子',不大这么说;对打扮的妇人,赞词是你好像蝴蝶。遥远的古代,发生染衣服这种冲动,肯定是因为看见昆虫、爬行动物或鱼类,看见野猪野牛恐怕就不会羡慕。即便有了染色的想法,到发现可用的染料也一定费了很长时间。即便找到了,穿染过的衣服的,大概也限于贵族。"或许就是从西南一带,7世纪前半蓝染传入日本。到了17世纪,在藩主鼓励下,吉野川流域广种蓝田,制造蓝靛,大大振兴阿波国经济。最发财的是那些"倒爷",用船把阿波蓝运往江户大阪等地,再运回米油,同时把各地的娱乐文艺也带回家乡。蓝商们花天酒地,款待从各地拥来采购的商人,艺妓佐酒,舞也越跳越好。

艺妓给富商跳,也走出楼馆跳盆踊,让男人眼光一亮,耍得更欢势。盂兰盆会招待先祖亡灵和十方野鬼,把他们接了来,吃喝玩乐几天,再送回阴间地府。人鬼共舞,其乐融融。但新鬼不敢见人脸,一害怕就不来跳舞了,所以女人头戴编笠,好像起脊的屋顶,遮住面庞。秋田县的西马音内盆踊被国家指定为"重要非物质民俗文化遗产",干脆把一条黑巾蒙在脸上,只露出两孔眼睛。日本有一句谚语:女人要在夜里看,远处看,伞下看。她们压低了编笠,把脸省略得恰到好处,绰约多姿,验证了这条谚语。盆踊一般在空地中央搭台子,上面伴奏或歌唱,男女老少绕着圈手舞足蹈,而阿波踊沿街行进,比试集体美,一波又一波。

20世纪初,德国的化学染料输入日本,阿波蓝行业一落千丈,1950年代产量下降到不足1%。现在制蓝人家全县仅幸存四、五户而已,盛况难再。一个女人感叹,德岛就剩下阿波踊了。司马辽太郎听了,在《阿波纪行》中写道:"明治以后至今,随着关吏搞中央集权,日本文化的多样性被毁坏。长此以往,日本文化不是要陷入统一痴呆症的悲惨之中吗?这时阿波还有可以说'就剩下这个'的东西,很了不起。别的地方眼红,也搞西洋式的游行,或者尝试让民谣和日本舞蹈上街,但洗炼程度不同。历史是不能模仿的。"

阴历7月15日有盂兰盆会,又是道家的中元之日,所以这一天僧尼道俗一块儿忙。日本还盛行中元送礼,既要照应死人,又要应酬活人,忙了这头忙那头。而且到了夏休,托哪辈子祖先的福,很多人又忙着出游。每年从8月12日,德岛城里人如潮,一连跳四天阿波踊--

傻瓜跳,傻瓜看,同样是傻瓜,不跳就亏啦。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