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7.路边开着山茶花

日边瞻日本 作者:李长声


无人不爱花。

记得二十来年前,长春人为一盆君子兰,竟至荡产或杀人,爱到发疯,简直是日后宗教热的先声。君子兰,这个名字是日本人起的,他们从非洲引进,又送给满洲国宫廷,那时候长春叫新京。君子兰四季长青,对于春天并不长的长春来说,确然是好花,况且开起来那么艳丽。从长春来到日本,时常想起君子兰,却很少看见。路边常见的是山茶花,在我的印象里,那是云南的名花。

有人说,在日本人眼里,花是超越了植物的存在。这话纯属于故弄玄虚,不过,他们赏花的确有点怪。最近流行一首歌,叫《樱花》,唱道:"樱花,樱花,此刻盛开,明知刹那凋谢的定数";"樱花,樱花,纷纭飘落,深信迟早再生的瞬间"。能这样赏玩的樱花,主要是染井吉野樱,花瓣还嫩着便飘然散落,如绿珠坠楼。比起死抱着枝头不放,弄脏了一树绿色,还是及早自个儿了断的好,虽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那般的自杀毕竟可惜了点。同样是凋零,樱花被武士欣赏,山茶花却遭到厌恶。因为山茶的花是整朵花吧嗒一声掉下来,武士看着一激灵,好似被砍了头,就觉着晦气,以致现今人们也不拿山茶花探望病人。川端康成在小说《睡美人》中写到山茶花:

江口听任几种花的幻影在搭着姑娘的手的眼睛深处浮现又消失,消失又浮现。嫁了女儿后有一阵子,甚至也疼爱起别人家女孩,牵肠挂肚,那种心情现在又复苏了。他觉得这个姑娘也是当年的别人家女孩之一。老人放开手,姑娘的手一动不动地搭在他的眼睛上。江口的三个女儿当中看过山茶寺散瓣山茶的只有小女儿,而且是这个最小的孩子出嫁半个来月前的别离之旅,所以山茶花的幻影最强烈。尤其小女儿在婚姻上还有着痛处,不单两个年轻人争夺她,而且在争夺中她不再是处女。也是为了给小女儿换换心情,江口带她去旅游。

山茶的花从脖根儿啪嗒掉下来,被认为不吉利。山茶寺的山茶是一株大树,据说树龄有400年,上面混开五种颜色的花,花瓣重重叠叠,它不是整朵一下子掉下来,而是散落花瓣,所以也叫作散瓣山茶。

"落得厉害时,一天落五、六簸箕。"住持的年轻太太对江口说。

据说从背阴看大山茶的繁花反而更美丽,比向阳眺望好。江口和小女儿坐着的檐廊朝西,太阳西斜,正好是背阴。虽然逆光,但大山茶的茂密枝叶和盛开的花朵厚厚一层,春天的阳光透不过来。仿佛阳光停滞在山茶树里面,阴影的边缘飘浮着夕晖。山茶寺坐落在嘈杂的普通街道上,院子里除了这株大山茶好像也没有可看的。江口的眼睛里全是大山茶,别的什么都看不见 ;有花夺心,街上的声音也听不见了。

山茶寺在京都,本名叫地藏院,供奉的地藏菩萨像传说是行基制作的,那就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公元1592年,统一了日本的丰臣秀吉征兵16万,派小西行长和加藤清正为先锋,侵攻朝鲜半岛。大军在釜山登陆,20天攻陷汉城。丰臣秀吉的梦想是"假道入明",直抵宁波,在那里盖房子,铺上榻榻米,颐养天年,但美梦做早了300年,明朝出兵,他只好在海岛上呜呼哀哉。有"鬼将军"之称的加藤清正两度率兵侵朝,带回来山茶,长得年头多了,地藏院也有了山茶寺的别名。

山茶,日本叫它"椿",法国小说及歌剧《茶花女》就译作"椿姬"。也使用汉语"山茶花",但所指不同:一瓣瓣零落的叫"山茶花",而"椿"的花整个落地,砍下好头颅一般,像电影《鬼子来了》里姜文表演的那样。赏花是一种文化行为,其中也含了民族性,日本式赏花我至今做不来,读俳句也觉得莫名其妙,例如河东碧梧桐(1873-1937)的名句:红山茶,跟着白山茶,落下啦。这就是所谓写生法,由正冈子规(1867-1902)倡导,明治年间大为流行。俳人拿着纸笔散步,把狭小空间与短暂时间中的现象照实记下来,不厌其细,读来山茶花的坠落就如在眼前,但红花与白花各一朵呢,还是落英缤纷?手起刀落似的同时掉下来呢,还是前后相随?却怎么寻思也审不出那个美。

"椿"和"山茶花"笼而统之,那就从10月一直开到4月,如陆游所吟唱,雪里开花到春晚,世间耐久孰如君。冬天,路边开着"寒椿",重瓣小红花为沉滞的都市添了彩,我却不大喜欢,皮革似的叶子显得假,花蕊像一束金针菇也过于夸张。四时有序,真正的冬季不该有花开,那会让人们忽视了寒冷,也许就感冒,有如一篇译文,看着文通字顺,甚至有文采,其实,译得满纸都是错。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