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历史脚印(3)

破译天下谜团:人文社会博览 作者:马驰聘


此时,适逢恺撒追击其政敌庞培来到埃及,他以罗马国家元首的身份,对埃及王位之争进行调停。恺撒被克里奥帕特拉七世的美貌所倾倒,奥帕特拉七世因此成了大权独揽的埃及女王。两人一见钟情,为后世留下了知己香艳的国际政治佳偶。

不料恺撒于公元前44年3月15日被刺身亡,她怅然离开了罗马。

恺撒死后,罗马军事统领安东尼称雄罗马。克里奥帕特拉七世又以自己的美貌俘获了安东尼,两人生活了5年之久。这期间,安东尼曾违心地与政敌屋大维(恺撒的养子)的姐姐成婚,但不久便遗弃了他的妻子,与克里奥帕特拉举行了婚礼。

这种违反罗马婚俗的举动,自然遭到了舆论的谴责,加上他擅自将罗马帝国在东方的大片殖民地,送给了克里奥帕特拉,这就更加激起了罗马人的愤怒。

公元前31年,安东尼与屋大维会战于阿克提乌姆海角上,安东尼大败,逃亡埃及。1年后,屋大维兵临埃及,安东尼见大势已去,解下披甲,抽出佩剑,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时年52岁。

克里奥帕特拉被屋大维生俘后,她想以美色再次迷惑屋大维,但没有奏效。最后,在她自己的卧室里自杀而死。

罗马城的灭亡

公元1至2世纪,是罗马帝国的强盛时期,它雄踞于地中海一带,俨然是一个不可一世的大帝国。然而,到公元3世纪,罗马的奴隶制便出现了严重的危机,农业衰落,政局动荡,帝国的没落已成无可挽回之势。

奴隶主穷奢极欲,过着荒淫无度的生活。与此同时,统治者争权夺利的斗争越来越厉害。在公元235年以后的50年中,竟换了10个皇帝。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终于分裂为东西两部,即以君士坦丁为首都的东罗马帝国和以罗马城为首都的西罗马帝国。千疮百孔的罗马帝国民怨沸腾,奴隶起义风起云涌,最著名的是高卢人掀起的“巴高达”(意为战士)运动,起义者以农民当步兵,牧人当骑兵,转战各地,使统治者胆战心惊。公元408年,罗马统率撤拉率领一支队伍自高卢回意大利,路经阿尔卑斯山隘,突然被巴高达战士截击,全部战利品均落入巴高达战士手中。巴高达实行“把奴隶主变成奴隶”的政策,不断向罗马官吏发动进攻,受到奴隶们的热烈拥护。

罗马帝国陷入一片混乱之时,又遭到了新的危机:东方日耳曼人中的哥特人开进了意大利。统率这支大军的,是哥特人中最有名的勇士阿拉里克。

可是,罗马的司令官斯底里哥把阿拉里克打败了。

公元408年,阿拉里克的大军又一次向罗马挺进。他们占领了罗马的港口,断绝了罗马的粮食来源。公元410年,阿拉里克决定打进罗马城,他向士兵们宣布:攻进罗马,可以任意抢劫3天。抢光、烧光之后,哥特人在入城的第六天放弃了罗马,向意大利南部推进。

公元476年,西罗马只有6岁的末代皇帝被废黜。就这样,这个曾称霸地中海,历时12世纪的奴隶制大帝国。终于在奴隶起义和外族入侵下覆没了,西欧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一页。

伟大的腓特烈二世

腓特烈二世身兼西西里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耶路撒冷及塞浦路斯王,1194年至1250年在世期间,在部属及支持者心目中,是真正的旷世奇人,是第二位大卫王,甚至是救世主,来到世上恢复罗马的黄金时代,清理腐败的教会,以及建立世界和平。但在他的许多仇敌(其中包括教皇)看来,他反对基督,嘲笑正统的宗教,与异教徒和犹太教徒为友。

那么,腓特烈二世到底是怎么样的人呢?他既惹来这么恶毒的批评,别人对他何以毁誉参半?腓特烈二世3岁时其父亲亨利便逝世了。腓特烈的长辈将这孤子安置在巴勒摩后,便争权夺利去了。腓特烈平日常和犹太商人或阿拉伯及希腊手艺人往来,阅历十分丰富。

1212年腓特烈即位为王,年仅18岁,已是一个才识见闻极不寻常的人。他擅长写诗,他用意大利文写的诗篇,对佛罗伦萨伟大诗人但丁颇有影响。他所设计的建筑物,预示希腊和罗马风格的复兴。

腓特烈所订法律,尤其是有关女人的立法,极具人道精神。例如女人有财产继承权外,更受到反强奸法的保护。腓特烈的管治手法相当先进,宫殿装设的水管系统也很完善,因为腓特烈喜欢勤洗澡。他做的多种自然科学实验,也走在时代前面。但这名声完全不能帮助解决他与教皇的长期争论,教皇讨厌他革新,也不信任他的意图。几任教皇都挑唆惴惴不安的意大利北部城市居民起来反抗。教皇攻击腓特烈二世,真正的原因与宗教无关,而是想保持自己在意大利中部管辖的地方,不受王室干涉。于是政教长期对抗,双方相互指责,散布谣言,搞得是非难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