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历史疑惑(2)

破译天下谜团:人文社会博览 作者:马驰聘


先列“三皇”的六份名单:天皇、地皇、泰皇;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伏羲氏、神农氏、祝融氏;伏羲氏、神农氏、共工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

再列“五帝”的三份名单: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太皞、炎帝、黄帝、少皞、颛顼;少昊、颛顼、帝辛、唐尧、虞舜。

上述名单,见于不同史籍。有些“帝”,名不同而人同。比方,太皞,又叫太昊,即伏羲氏;炎帝,即神农氏,举此两人之名,便知“三皇”与“五帝”也有混淆。再说,少皞即少昊;帝喾即帝辛;帝尧,陶唐氏,故名唐尧;帝舜,有虞氏,故名虞舜。

“三皇”、“五帝”,都是传说中的人物,尤以“三皇”,神话气味浓厚,既无当时的文字记录留下来,也没有地下文物可资引证。

不能以为古书的记载,就是“历史”了。也不能把传说当真事,作“考证”。今天科学日新月异,对历史的考证就更加严格,讲史就更要具备各种科学常识。

耶稣死而复生之谜

据《圣经》、《新约》中的“四福音书”记载,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3天,重新复活,并一再在门徒面前显现。不过这样说法自近代以来一再引起人们的疑惑。

1982年英国德拉科特出版社出版的《圣族与圣杯》一书认为:耶稣并不是一个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救世主,而是一个觊觎以色列王位的犹太贵族,其娶了一个名叫玛丽?玛格达琳的女子为妻,并生有子女数人。因为参与贵族争权斗争遭到失败后,被迫流亡到高卢。为了防备政敌的谋害,他将妻子儿女留在高卢,并捏造自己被判刑钉死在十字架上的故事,自己只身潜返祖国。

而德国学者H. 凯斯顿在1983年指出,耶稣20多岁回到故乡以色列,自称拿撒勒人耶稣,并从事创立基督教及传教活动,引起了罗马统治者的恐慌,后被总督彼拉多逮捕,判处受钉死在十字架上的刑罚。当耶稣被钉上十字架之后,有人暗中在送给他喝的酸酒中投放了麻醉药物,造成了耶稣假死后由富商约塞夫买通了当局和行刑者,得到了耶稣“尸体”,并用解毒药拯救了他的生命,使其得以“复活”。

争论了2000年,仍是耶稣的同时代人所提出的一个问题:耶稣是否真的死后又复活过来?

耶稣“裹尸布”之谜

公元1898年,意大利报纸向天主教徒们宣布亨伯特国王的一项决定:5月1日在都灵开幕的神圣艺术博览会上,展示了被称为“耶稣裹尸布”的那块布料。

这块布料上有一些棕色斑点,其分布上显示出目光可见的两个人体,一个是正面的,一个是反面的。还有的人则表示极大的怀疑。他们断言,那些斑点是13世纪的一个画家所为。

当裹尸布从香摈运到萨瓦时,它又“变成了或又一次变成了真品”。在整个文艺复兴时期和17世纪,成千上万的人长途跋涉前来观赏这块耶稣基督的裹尸布。

由于社会上对耶稣裹尸布的真伪众说纷纭。1898年,都灵大主教终于同意一批科学家对裹尸布进行考察研究。人们发现这块亚麻裹尸布上留有一个明显的影像—一个裸体、有胡子、留长头发的男人的图像。其大小同实际人体相等,死者的面容安详,其身体上留有鞭痕和钉痕,布上相当于死者的头、手、腰、足部位都有斑斑“血”迹。有人认为,裹尸布上的影像很像《福音》书上所描述的耶稣受难时的形象,并断定这就是大约2000年前约翰用来包裹耶稣尸体的那块圣布。

由于年代久远,无从考证“裹尸布”的真伪,“裹尸布”仍是一个难解的谜团。

古埃及何时完成统一

埃及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远在公元前5000年左右,古埃及就已经出现了文明城市,并且进入了阶级社会。但当它刚刚进入奴隶社会时,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它当时被分成上、下埃及两部分,各部分又都有独立的统治机构。可是,究竟是谁统一了古埃及呢?至今无史料可查。

古希腊史学家希拉多德曾这样写道: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第一王朝的国王美尼斯征服了埃及,建立了埃及历史上大体统一的国家。但是,现代史学家们对他的这种观点,都抱有怀疑态度,因为研究埃及的学者们翻遍了古埃及的所有史料、文物,始终没找到任何关于美尼斯王曾在埃及历史上存在过的线索。而在非史实性文献中,美尼斯却被描绘得十分完美,完全称得上是精神文明的楷模。因此一些学者认为,美尼斯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