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历史疑惑(12)

破译天下谜团:人文社会博览 作者:马驰聘


至于说岳飞背上的“尽忠报国”四字系由岳母刺写,那仅仅是民间传说而已,并无史料根据。

那么“尽忠”为何会成了“精忠”呢?这可能与高宗赐的字有关。宋高宗在绍兴三年(1133年)曾手书“精忠岳飞”四字,并制成锦旗奖给岳飞及其军队,后来“精忠”二字就常见了,杭州岳墓就有“精忠柏亭”。

建文帝的下落不知何处

公元1402年6月12日,燕王朱棣率军攻进南京城。当时,建文帝朱允炆的皇宫燃起一片大火。火光之中,皇后马氏带7岁太子投火自尽,而建文帝却不知去向。大火退尽,在一片灰烬之中,有一烧得焦烂不堪的尸体,有人告之燕王,这就是建文帝。

但在此后几十年乃至数百年里,建文帝是否被焚烧而死,一直存在诸多疑问。

清代王鸿绪在其《明史稿·史例议》一书中,以大量笔墨论述建文帝死于燕王逼宫时的那场大火。王氏称建文帝的下场为“虐杀宗藩,自遭众弃,势穷力竭,而后一死了之”。

清代学者钱大昕也在《万斯同传》书中认定,建文帝最后是纵火自焚而死。

但是,有不少人认为,建文帝并未投火自焚,而是趁乱逃亡了。

据《明史·恭闵帝本纪》载:“都城陷。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尸于火中,越八日壬申葬之。”

这“不知所终”分明是对那焚烧后的尸体表示怀疑。

另外,据《明史》中记述,朱棣对建文帝的死始终将信将疑,于是他“颁御制诸书,并访仙人张邋遢,遍行天下州郡乡邑,隐察建文帝安在。”遗憾的是,尽管下了很大的力气,遍查州郡乡邑,也未查出个究竟。

有说建文帝逃匿后削发为僧,但也拿不出真凭实据。无奈,建文帝之死也成了一桩悬案。

明成祖诛杀后宫是真的吗

明成祖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以武力登上了皇帝宝座。虽然这夺位的名声不佳,但他毕竟施展才华,使明帝国步入鼎盛时代。

朱棣自有他知人善任之德,但他还有另一面,那就是凶残、暴戾。

明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发生的一件诛戮后宫的惨案,就是明成祖朱棣一手造成的。

明成祖身边有一位他最宠爱的权妃,权妃乃朝鲜族人,品貌俱佳。时人作《明宫词》赞赏权妃:“琼花移入大明宫,旖旎浓香韵晚风。赢得君王留步辇,玉箫嘹亮月明中。”

从这词中就可以想见明成祖对权妃是宠爱有加。

这年权妃随明成祖北征,病逝于临城。权妃的死,使明成祖甚感悲痛。偏偏在这时,有一吕氏宫妃向明成祖告发,称权妃是另一与她同姓的鲜族嫔妃用毒药毒死的。尚在悲痛之中的明成祖,闻听后不问青红皂白,将那被告嫔妃及宫人、宦官数百人即行诛杀。

此案尚未平息,那告密的吕氏在得意之余竟与另一宫人和宦官私通,被发觉后吕氏自缢而死。明成祖又借此大发淫威,将许多妃子及佣人等都处死。据说因涉此案被杀的宫内人氏达3000之多。明成祖杀人如麻嗜血成性,其残暴凶狠令人发指。

据说明成祖残杀无辜的事,是宫内一位幸存的韩妃之乳母金黑,在被遣送回朝鲜后向外界披露的。在朝鲜的官方史籍中,称“金黑之还,乃得其祥”。

但在金黑谈及此事时,明成祖已不在人世,如果是金黑同情吕氏,或与吕氏交好,反诬明成祖滥杀无辜,那明成祖岂不是蒙受不白之冤了吗?所以,关于这段历史的真相还有待于史学界作出公论。

明景帝是有病而亡吗

公元1457年2月17日,明景帝朱祁钰突然死于宫中。明景帝死时已不是皇帝,他是刚刚被自己的哥哥、英宗朱祁镇撵下皇位,重新回到先前英宗封他的王位上。

对于明景帝的死,明人大多讳莫如深。从《天顺目录》、《明史窃》、《皇明从信录》、《皇明资治通纪》等诸多史籍中,仅记明景帝“薨”,或唐妃等人殉葬事,从未涉及明景帝的死因。只有在《英宗实录》中记述:明景帝因病日重不治而亡。

后来,有个叫陆鈛的人,写了一篇《病逸漫记》,披露明景帝的死因:“景帝之崩,为宦官蒋安以帛勒死。”

陆鈛说得是否准确,也没见到拿出什么证据来。不过,若从明景帝死前发生的一系列事情来看,或许能窥见其端倪。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