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历史考证(5)

破译天下谜团:人文社会博览 作者:马驰聘


秦王听说燕国使者要献上督亢地图和樊于期的头颅,高兴得眉飞色舞,在咸阳宫举行隆重的仪式接见了荆轲。

谁知秦舞阳脸色苍白,秦王见状开始起了戒心,便命秦舞阳退下,将地图交给荆轲,让他一个人上来。

荆轲上了堂,献上地图和木匣,秦王叫荆轲打开木匣一看,果然是樊于期的头颅。接着又叫荆轲打开地图,一个地方一个地方指给秦王看。

等到地图全部打开后,荆轲预先卷在地图里的匕首就露出来了。秦王一见,吓得跳了起来。

荆轲连忙抓起匕首,左手拉住秦王的袖子,将匕首朝秦王胸口刺去。

秦王使劲一转身,袖子被割断了,他绕过屏风,想朝外跑,荆轲拿着匕首又追了上来,秦王知道跑不了,便绕着朝堂上的铜柱打转,躲避荆轲。

两边的文武百官知道出了事,但手无寸铁,而台阶下的武士虽有兵器在手,但按秦国的规矩,没有命令不准上殿。这时,秦王虽然腰佩宝剑,可连拔剑的工夫都没有,只顾躲避。

在这紧急关头,大殿上一名伺候秦王的随身医生急中生智,抓起装药的罐子,朝荆轲扔去,荆轲手一挥,药罐摔了个粉碎。

就在这一刹那,秦王拔出了宝剑,一剑就砍断了荆轲的左腿。荆轲倒在地上,将手里的匕首朝秦王扔去,秦王将身子一闪,那匕首从他腮边飞过,打在铜柱上,直冒火星。

秦王见荆轲手里没有了武器,又倒在地上,便上前向荆轲连砍几剑,杀了荆轲。台下的秦舞阳也早已被武士们杀了。

真有西施其人吗

一些历史学家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并无西施其人。而是在那之前200多年,就有史书记载:“毛嫱、西施,天下之美人也。”

因此,学者认为,西施只是古代对美女的称谓,并不是专指某一个人。

但后人对上述观点不感兴趣,或者说是不愿接受。因为,悠悠历史长河,在民众的心目中,西施是具有沉鱼落雁之容的美女,是不可更改的美的化身。西施的美已被公众认可,人们宁肯信其有,绝不信其无。

东汉时期以后,据《吴越春秋》记载,西施在吴越交战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西施凭借自己倾国倾城的美貌,肩负颠覆吴国的使命,毅然入吴做了吴王夫差的宠妃。

西施的美色,使吴王无心料理国事,最后败于越王勾践之手。

而西施最后怎么样了呢?

有人说,西施被越王装入口袋沉江而死,此举意在不让“美色亡国”重演。《吴越春秋?逸篇》有这样的记载:“吴亡后,越沉西施于江今随鸱夷而终。”

有人反对这种说法,认为西施为越王灭吴功绩卓著,被越王沉江于情理不容。

东汉人袁康著书称,西施在大功告成之后,随范蠡远游他乡,过隐居生活去了。

也有人说,西施在吴国灭亡后重返故乡,依旧每日浣纱。后来在一次浣纱时,不慎落水而死。

西施之美,在人们的心目中,永远都是完美无瑕的。

刘邦引蚁排字

公元前203年,刘邦派大将韩信设下十面埋伏,将楚霸王项羽的人马围困在垓下。

项羽带领的800子弟被汉军重重包围,可是,刘邦却喜忧参半。喜的是楚军将被消灭,天下将归于我;忧的是项羽及其部下勇猛顽强,万一项羽突围,东渡乌江,说不定会卷土重来。

刘邦日夜发愁。一天深夜,夜饭早已凉了,刘邦正要端起饭碗,发现碗边爬满一圈蚂蚁,忽然心中有所感触,连忙请来丞相萧何商量了一番,又找出俘虏过来的楚国士兵教汉军唱楚歌。

第二天晚上,汉军的营寨里传来阵阵凄凉的楚歌,项羽听了大吃一惊,心想:“莫非汉军已攻下楚国,不然,怎会有这么多人唱楚歌呢?”项羽听到那悲怆的楚歌,跨上乌骓马,带领800多士兵,向南突围。楚军渡过淮河,又来到乌江边。

项羽一路突围冲杀,最后只剩下26名士兵。正在走投无路之际,只见乌江亭长驶来一只小船,劝项羽渡江。突然,他发现士兵们围在江边看什么。问了问士兵,谁也没有回答,项羽亲自上前一看,早已吓得魂不附体,只见岸边成千上万的蚂蚁排成一行大字:项羽速死于此。

项羽望着奔腾的江水,老泪纵横,仰天长叹:“天亡我也!天亡我也!”亭长在船上迫不及待地问道:“大王,何故天亡于你?”项羽指着这一行字,惨然一笑说道:“蚂蚁都出来排成字要我死,这是天亡我也。而今我还渡江干什么呢!想当初八千江东子弟随我渡江西征,今天无一人生还,即使江东的父老兄弟可怜我,原谅我,但我还有什么脸去见他们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