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历史考证(8)

破译天下谜团:人文社会博览 作者:马驰聘


还有人把李广终未封侯的原因,说成是李广因得名“常败将军”,而与封侯赐爵无缘。

曹植在兄弟中排行老几

曹植是曹操的儿子。但曹植在曹操众多儿子中排行老几?这给后人出了一个难题。

人们所熟知的是曹丕、曹植兄弟俩为争太子之位几欲手足相残,曹植以一首脍炙人口的七步诗,揭露曹丕的卑劣与残暴。在人们心目中,似乎曹操只这两个儿子。其实不然,曹丕与曹植同为卞皇后所生。这卞皇后本是曹操后纳的妾,而曹操的结发妻子刘夫人,此前已为曹操生下曹昂、曹铄两个儿子。

据曹丕《典论?自叙》载:“建安初,上南征荆州,至宛。张绣降,旬日而反,亡兄孝廉子修,从兄安民遇害……”

这遇害的孝廉子修即指曹昂,曹丕称其为兄。那曹植至少应当排行老三(因曹铄是否比曹植大还不清楚)。

如果曹植、曹昂属同父异母兄弟不算在此列。那还有一个任城王曹彰,可是同曹植同父同母,并且比曹植年长。这曹彰因没有才气,总是不被人提起,也就不被后人所知。但在史书《三国志?武文世王公传》中却有明确的记载。所以,曹植是无论如何也排不上老二的。

如果将同父异母之兄弟都统统排在一起,那曹植恐怕就要排行老四,或者老五。因为曹铄很有可能比曹植年龄要大。

李师师魂归何处

这一年,金兵攻陷汴京,掠徽、钦二帝而去,囚宋徽宗于金国五国城。

当时,李师师早已被逐出宫,闻听此信,仍是惊骇不已。李师师与当朝皇帝宋徽宗的男女私情是众所周知,虽然李师师为此遭到厄运,但对徽宗依然是钟情不变。

李师师邀吕将二人同行,千里迢迢赴金国五国城搭救宋徽宗。

金人首领戈罕曾在汴京关押时受过李师师的恩惠。这次李师师想让戈罕给她个面子放过徽宗。不想,戈罕非但不允,还要李师师以身相许。无奈之下,李师师假意答应,暗中侦查徽宗下落。这天夜晚,吕将按李师师指点潜入深宅,杀死门卫救出徽宗。君臣二人未走多远即被金兵追上。吕将被金兵斩首,李师师被软禁起来。

尽管搭救未成,但总算最后见上一面,李师师自感心满意足了。

这一天,是戈罕强逼李师师成亲的前一日,李师师服毒而死。

一代名妓香消玉殒。戈罕还算开恩,将李师师厚葬,并让宋徽宗题写了墓碑。

上述这种说法,在正史中不见一字半句的记载,所以,有人怀疑五国城李师师之墓的真伪。

另外一种说法,是李师师被逐出宫后,漂泊他乡,落居西子湖畔,根本就没去救宋徽宗。

李师师晚年病死在西湖葛岭,并葬身于此。

当然,这也是一种推测而已,在正史记载中亦无任何记载。

王昭君出塞是自愿吗

西汉时期,宫女王昭君远离汉室,赴塞外荒漠,嫁匈奴呼韩邪单于为妻,使汉匈和睦,江山巩固。

有关昭君出塞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已是家喻户晓,成为千古美谈。

据史书记载,王昭君系慷慨应召,“请掖宫(后宫),令长官求行”。

如此说来,昭君出塞是出于自愿的了。

有人解释,昭君久居深宫,数载未曾皇帝召见。如此寂寞的漫漫长夜,比大漠荒凉的塞外更令人可怕。因此,王昭君主动应召,以冰肌玉肤之躯,行汉蒙和亲之举。加之后来许多文人的润色,昭君的深明大义越发令人可歌可泣了。

而在史书上还载有另外一种说法。

据说汉元帝召宫女晋见,全凭画师毛延寿所画宫女肖像。当时,宫女们争相贿赂毛延寿,求其美化容颜,以得皇帝召见。而王昭君自恃美貌,从不理睬毛延寿。毛对昭君耿耿于怀,将王昭君画得一副丑态,由此,深宫数载也未得皇帝召见。当王昭君被许配呼韩邪单于时,汉元帝始见王昭君真实面目。美丽无比的王昭君,使汉元帝惊叹不已。元帝无论如何也未想到,后宫竟有如此绝代佳人。

还有一种传说,毛延寿之所以故意丑化王昭君,完全是出于保护汉室江山的好意。因为,好色之君汉元帝,如若见到王昭君这样的美貌仙女,怎还能有心去料理国事。那岂不是国将不国了吗?

昭君因其未曾露出真面目而远走塞外,对于她个人来讲无疑是个悲剧。但对西汉王朝却是一大幸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