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考古发现(4)

破译天下谜团:人文社会博览 作者:马驰聘


全套钟架由245个构件组成,可以拆卸,设计精巧,结构稳定,历经两千多年,出土时依然矗立如故,让人赞叹不已。楚音韶乐形制精确,方能保证音律精准,这在今天也不易办到。合理的金属成分配比和规范的外形尺寸,以及工艺上的特殊处理,使编钟达到了令人赞叹的音响效果,创造了“楚声韶乐”的曾侯乙编钟实在是一件稀世之宝。

曾侯乙编钟以大小和音高为序编成8组,悬挂在铜木结构的三层钟架上,钟上刻有关于记事、标音、律名关系的错金铭文2828字,加上钟架笋梁(横梁)、编悬配件上的铭文、磐铭文、磐盒铭文总字数3775字,其内容是先秦乐律的重要资料。64件编钟(楚惠王送给曾侯乙的钟除外),每件都能发出两个乐音,全套编钟音质纯正、音色优美、音域宽广,能旋宫转调,演奏各种采用和声、复调以及转调手法的乐曲。

居延汉简

居延汉简是20世纪中国文明四大发现(其他三项是殷墟、甲骨文、敦煌遗书)之一,是敦煌汉简之后发现的最重要的汉代边塞屯戍文书。在内容和数量上均超过了敦煌汉简,为汉代历史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

居延汉简是居延烽燧遗址出土的简牍,时代约在自汉武帝末年(公元前3世纪初)至东汉中叶(公元12世纪初)。

居延汉简简册的内容非常丰富,不仅记载了居延地区的屯戍活动和兴衰历史,而且保存了一些从西汉中期到东汉初年的文献资料,涉及整个汉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法律、哲学、宗教民族等各个领域。

经过初步整理,在简册中占绝大部分的是关于居延屯戍文书档案,而且此类简册占完整的文书也最多。这对于研究我国古代烽火制度、恢复居延都尉塞防的结构,了解整个居延军事系统的组织、纪律及运筹指挥等,都具有极重要的价值。

第二大类是关于政策法令和重要事件的简册。此类简册很多,有武帝的儿子刘胥集团的阴谋篡权事,有窦融的功绩事,有桑弘羊任大司农以后制定的赎罪令。还有王莽时期关于更改官制、改长安名称和五均平准等事。

第三大类是纪年简。纪年的简册数量比较多,记载了武帝的几个年号有元朔元年、元狩四年等。昭帝到王莽时期的年号基本上是连续的,宣帝时的最多。王莽到建武初,年号记载则较紊乱。

居延汉简从第一次被发现一直到现在,人们对它的研究一直就没有停止过。而且,随着居延汉简进一步的分类整理和考古发掘,人们对它的研究正日益深入。

万坟岛

万坟岛位于1971年才获得独立的巴林境内,巴林是波斯湾上的一个岛国,靠近阿拉伯海岸,面积仅669平方千米,人口40万,由33个小岛组成。主岛巴林岛面积562平方千米,岛上坟墓超过了17万座,被称为“万冢之岛”。

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史前冢林,盘踞在巴林岛北部,位于首都麦纳麦以西,占地30多平方千米。一个个人工土丘,排列整齐。1879年,英国人初次挖掘,才知道这些土丘是坟墓。

有意思的是,这些坟墓一层叠一层,最高达10米,有几层楼高。从已挖掘的70多座坟墓来看,古墓的历史上限在公元前3000年的青铜器时代。由此推断,几千年来,前人之墓被泥沙埋没,后人复葬其上,从而形成这种令人称奇的景观。而在坟层之下和坟林附近,还发现了古人聚居的村落和城镇的遗址。

巴林古墓有两类:多数是单墓,比较简陋,可能是葬平民的;双墓并葬的不多,大概葬的是上层人物。双墓的坟头高出地面米,直径20米,陪葬品甚为丰富,除了羊、羚羊、狗等动物的骨殖,大量的条纹陶罐、红釉花瓶、金属矛头、匕首外,还有黄金制的辟邪佩物、刻有精细花纹的青铜器、银器、鸵鸟蛋壳制的饰物,以及象牙制的小盒子等。

地下埋着的两座城市遗址同4000多年前的巴比伦城一样古老。表层出土的晚期文物,有印度的陶器,地中海沿岸的天青石制品,东非的象牙制品,中国的灯碗、马灯、手推小磨、古钱等,说明当时这里的对外贸易非常发达。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