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考古新解(5)

破译天下谜团:人文社会博览 作者:马驰聘


在墓室内,考古工作者看到了两具尸骨,后经鉴定得出,这是一男一女的两具尸体。工作人员在女尸的口中和尸体的周围还发现了7枚宋代流通铜钱。

这结果实在使人惊诧不已。世代相传的吕祖墓,竟然是男女合葬墓。而根据我国的民俗,只有夫妻死后才能合葬。那么,墓中男人若为道士就不好解释了,甚至有辱道家的声名。可是经考古研究人员的研究和考证,这座墓不像是二次迁葬墓,那么当年他们是一同入土的,而那七枚铜铁又是宋代流通的货币,如此看来,这座古墓就很有可能不是吕洞宾的墓。

但是,在吕祖墓附近,考古工作者又发掘了元代全真教知名领袖宋德方(披云真人)和永乐宫主持潘德冲(冲和真人)的墓。看来永乐宫周围确实是道教先师的丧葬之地。这就使问题复杂了。在这块道教的圣地上,怎么会出现男女合葬墓?如果根据从古墓中得到的发现否定这座古墓是吕祖墓一说,那么,此地的旧方志中却记载了永乐镇在唐代就修建了吕公祠,而且还记录了唐以后历朝历代,包括宋和元两代所进行的祭祀。这又该如何解释呢?

看来,要想解开此谜,还需要进一步去探索、研究。

悬棺之谜

中国古代南方的某些少数民族中曾经盛行过一种奇特的葬俗—悬棺葬。所谓悬棺葬,就是利用人工的木桩或天然的崖洞,把死者的棺木悬置在万仞绝壁之上。

1971年,奉节县两个采药人登上江边悬崖,取下两具“风箱”。棺中保存有巴式铜剑、铜斧,以及汉朝使用的五铢钱等珍贵文物。

1973年,有两个人采用荡秋千的办法,经过反复荡动,进入了武夷观音岩洞穴,推下一具棺木,企图盗走,因乡民及时向政府报告,才免于被盗。

这些棺木,经碳14测定,一般都在2000年以上,有的竟达4000年之久,是商周时期的产物。

当时的生产水平非常低下,为什么要费尽千辛万苦,把死者的棺木悬挂在这高不可攀的悬崖峭壁之上?又是怎样安放上去的呢?

一种意见认为这是某些民族的风俗习惯。据考证:古代大宁河地区的濮人,武夷山地区的越人,湘西五溪蛮人,以及云南僚人,都有此种葬俗。

一种意见认为是对死者的尊敬。悬棺葬的死者大多在部落中有很高的声誉、地位,往往是部落首领。他们死后,人们还让他们居高临下,俯视山河。棺木放于悬崖峭壁之上,敌对部落无法破坏,野兽也无法侵袭。他们认为,部落首领的灵柩安全,关系到部落的兴衰命运,因此,不惜代价地将首领的灵柩进行悬棺葬,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那么,这重达几百斤的甚至千斤的木棺,是用什么方法悬置于陡峭的岩壁之上的呢?人们的各种推测,不足以令人信服。据实地考察,这些悬棺低者离地十余米,高者达几百米,古人又没有起重机、大吊车等现代化设备,这真是一个令人兴趣盎然却难以索解的谜。

海底墓群之谜

早在约半个世纪前,考古学家就发现在西太平洋的密克罗尼西亚联邦的近海区域内的珊瑚礁群内,有一处用石柱群围起来的海底墓群。

1920年,日本生物学家—东京大学教授杉浦来到了该岛。当时的密克罗尼西亚是日本托管地,为了揭开海下墓地之谜,他的随行人员抓来了一名酋长,逼他说出墓地的秘密。

酋长最后被逼无奈说出了墓地的秘密通道,便被雷击身亡了。

杉浦依酋长之言从秘密通道进入了一个海底坟墓,并获得了墓地的第一手资料。不久,他突然暴病而亡。

杉浦家人为了实现其夙愿,委托历史学家泉清一教授续编遗稿。然而令人感到害怕的是,泉清一教授也突然死亡。大家想起了杉浦生前对他们所说的“海上女妖的诅咒”,说凡是想对这墓地进行研究的人必然会暴卒而死,吓得研究者将所有资料全部焚毁。

后来,美国的一个科学调查小组来到了该地,并带来了许多先进的科学探测仪器和雷达设备。通过对石柱样本的碳化测定,科学家认为其建造年代为公元1200年左右。石柱与岛北的火山玄武岩相同,由此推测,石柱的材料来自岛北的采石场,就地加工后运到此处安装。在公元12世纪该岛的统治者是兴盛的萨乌鲁鲁王朝。这个王朝共维持了两百余年,当时岛上总人口约为3000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