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宝藏秘境(3)

破译天下谜团:人文社会博览 作者:马驰聘


又过了近半个世纪,法国人组织力量再探此洞,他们避开原洞口,试图从周围挖坑道接近水下的深洞。但喷涌而出的地下水依然是他们的拦路虎。

直到1897年的一天,波浪将一张油纸从法国人挖的坑道中浮上水面。人们从这张纸上看到了“威廉?基德”的字样,这使水下的财宝有了线索。威廉?基德是世界著名的大海盗,一生作案无数,1701年被英国政府捕获后处死。他死前曾多次求饶,愿意以巨额财富换取生命,但他的请求都被断然拒绝了。看来,“喷物洞”底就是他的藏宝之处。这使这个神秘的坑洞更加诱人,因为据权威人士估计,这里埋藏的威廉?基德的财宝总价值达数十亿美元之多,只是现在人们仍然没有好的办法挖到下面的宝藏,而科学界则更着迷于研究这个地方原来为什么会发生往上喷物的现象。

最早的海底探宝者

1651年,出生在美国的费布斯在一次去西印度群岛的航行中,无意中听说在这一带海域曾沉没过装有很多货物的西班牙船只。关于这些沉船并未遗留有确切的记录,但根据传闻,在17世纪中叶,装载有从印加掠夺的财宝的西班牙平底楼帆船在此沉没。他决心探查这些“巴哈马附近的黄金船”上的财宝。

费布斯为寻求支持者来到英国,荣幸的获准拜见国王查尔斯二世,并被允许租借海军的洛兹?欧市?亚兰吉号护卫舰作为探查的工作母船。

1683年,费布斯指挥“洛兹”号在古巴岛北巴哈马群岛海域对沉船进行调查,由于未发现沉船而决定返回英国,以图东山再起。虽然这次没有得到英国皇家方面的支援,但他找到了另外几位赞助者,并设法搞到了两艘200吨的船,配备了特别潜水设备,重新组成了探查队。这时,费布斯从乘船由西印度群岛来的旅客那里了解到,自1642年就杳无音讯的西班牙船队中最大的船沉没在伊斯帕纽拉岛海域。于是,探查船重返巴哈马海域。他让潜水工人们仔细地调查了目的地海底的礁石和裂缝,结果在1687年发现了一只覆盖在珊瑚下面的黑色船体。

这一船体倾斜的甲板有十几米长,深度已到当时潜水作业的极限。当时,仍然使用着水面供氧式潜水设备,长长的呼吸管极大地妨碍了潜水员的自由,即使确认了财宝位置,其打捞作业也是十分困难的。为此,在深处利用了潜水球等设备,使作业能够继续下来,并且在几星期以后,成功地打捞上来了金银条。他们用船装载着27吨财宝得意洋洋地返回伦敦。

费布斯探宝成功的消息在欧美广为流传。费布斯不仅是最早的海底探宝者,其行为还大大刺激了海洋探险热和冒险精神,同时,使搜寻海底宝物以发财的愿望形成一股不断高涨的风潮。

赤城山深藏的黄金

赤城山是日本的一座金库,藏量极为丰富。据估计黄金藏量高达400万两,折合日元约100万亿。而1987年日本的财政预算为54万亿日元。

自19世纪起,100多年来,有不少探宝者妄图一夜之间成为巨富,纷纷到赤城山考查。明治三十七年,即1905年,岛追老夫妇有幸在此捡了几个装有黄金的木蹲;昭和三十七年又有57枚日本古时纯金薄片在一次修路过程中被发现。

证实这些椭圆形的金片为古币,其实要算水野一家祖宗三代。因为曾有埋金执行人的仆人告诉他,赤城山藏有德川幕府的黄金,藏宝点与古水井有关。于是,水野智义便萌发了寻找赤城山黄金的信念。他变卖家产筹款16万日元,开始调查藏宝内幕,在本次挖掘中,他首先从地下挖出了德川家康的纯金像一尊,不久,又在一座寺庙地基下挖出了水野智义认为是埋宝地指示图的3枚铜板,但它们所含之谜却无人读懂。昭和八年四月,水野智义发现一只巨型人造龟。

第二代水野爱三郎子继父业,在人造龟龟头下发现一空洞,洞内有五色岩层,不知是自然层还是人为造成。第三代水野智子进一步在全国了解有关赤城山黄金的传说,他与人合作利用所谓特异功能来寻宝,但收获甚微。

由于迄今未挖掘出黄金,有人便断言藏金之事未必可靠。事实上藏金是有可能的。德川幕府时期的江户南北两灯奉行所这种小单位都存有1万两黄金,更不用说幕府了;幕府与萨、长联军对抗时有万军队,若无雄厚财力哪能维护庞大的军费开支。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