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经济转型 产业升级(2)

中国经济转型.产业升级 作者:李克


(2)产业结构中由劳动密集型,特别是初级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比重逐渐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的历史过程。

(3)由产业结构中制造初级产品的产业占优势比重逐渐向制造中间产品、最终产品占优势比重演进的历史过程。

(4)制度安排和相关政策在此过程中,不断地调整和完善,以推动和稳定产业升级的成果。

从近代各国经济发展史来看,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产业结构高度也就越高,产业升级越快。“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两者之间是互为依托、互为关联的互动关系。

那么,实现产业升级的构成要素包括哪些呢?简单来说,构成产业升级的要素和影响因素包括:

(1)消费需求是产业结构升级的立足点。

(2)科技进步是产业结构升级的直接驱动力。

(3)制度安排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决定性因素。制度是通过不断地变迁和演化来完成它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

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不同国家对三大要素的选择不同,因而也就形成了三大要素的不同组合方式,构成了各国不同的产业结构升级模式。比如,美国在其长期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自由调节式产业结构升级模式。这种自由调节式产业结构升级模式推动着美国产业结构由以第一产业为重心向以第二产业为重心,再向以第三产业为重心升级,这是美国成为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的有力保障。日本则形成了以政府导向为主要特征的导向赶超式产业结构升级模式,这种模式使日本的产业结构能在二战后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由以轻工业为重心向以重化工业为重心,再向以服务业为重心的产业结构升级,促使日本经济迅速崛起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中国的收入差距扩大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即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部门之间、群体之间以及单位内部之间,这些年来这六方面的差距都在扩大。当然其中有一部分差距拉大是合理的,是基于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形成的,但现在总体上看,六方面的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主导倾向是不合理的,有些还是不公正的,已经引起老百姓的高度不满和中央的高度重视。这是一个总体判断。其中突出的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近年来行业收入差距扩大的速度太快。现在我国最高平均工资水平的行业与最低平均工资的行业的工资差距悬殊,举个例子,2008年证券业人均年薪是17万元,而畜牧业人均年薪是1.08万元,两者相差约15.8倍,比2005年行业收入最高最低比7.78∶1扩大了约8倍。这个差距及其扩大的速度在国际上是极为罕见的。二是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也就是居民之间最高收入组和最低收入组,工薪劳动者内部的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这几年拉开差距的速度也非常快。现在我国居民10%最高收入组所得和10%最低收入组所得,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是相差9倍,而有关专家计算的结果是相差23倍,如果考虑到还有大量的灰色收入、非法收入没有统计在内,实际差距比这个还要大不少。与此同时,工薪劳动者之间收入差距也在迅速扩大,现在有的企业高管年度最高薪酬是社会年平均工资的几百倍甚至上千倍,这里还未计算职务消费等收入。

连载四

中国经济转型的一大任务,就是要转化经济增长模式,把“世界工厂”、“GDP情结”和“增长速度情结”尽快转化过来,把经济增长落实到经济品质和内涵的提高以及老百姓生活的福祉的提高上来。

从GDP增长来说,中国目前主要是靠投资和外贸净出口,依靠低成本和低要素价格。相比之下,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则主要靠内需,内需对GDP的贡献率大致超过60%。因为内需比重很大,并且它们国内市场对产品品质的要求比较高,这就逼迫厂商必须不断提高质量,同时近些年来它们也必须关注对环境的影响。所以,欧美、日本企业对研发投入非常重视,并且保持动态增长。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