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6.经济转型 产业升级(16)

中国经济转型.产业升级 作者:李克


(6)考虑建立“中日企业并购海外发展合作银行”。

(7)在区域内引导特定产业集群的建立和合作。

(8)加强帮助中日企业并购区域内发展合作的各种制度的建设和协调。

二十五

2010年中国GDP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工厂”的发展模式已经走向末路。中国需要对经济发展方向重新定位,推动经济转型和升级,特别是世界金融危机过后,世界范围正在发生新科技和产业革命。中国也处在这个创新与革新的大潮中。而且,与历史上其他时期的创新大潮不同,由于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全球化的互动,使新科技和产业升级的机会对各个国家都是更加均等、透明的。

中国政府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到: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由此可以预见,中国即将进入有引导的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阶段。在“十二五”规划中,中央明确提出了要转换经济增长的模式,不再以GDP的增长率作为工作重心,要更多地关注民生问题和收入分配问题等,也着重强调了要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人才队伍,推动发展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转变管理创新,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在展开分析与讨论之前,我们先简单回顾近代人类社会几次重要创新的背景。

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和机械的发明促进了纺织工业、煤炭工业、冶金工业、机械工业、运输业和通讯业等行业的高度成长。有能力操作蒸汽机和机械的企业,可获得较高的利益。

第二次工业革命:内燃机和发电机的发明是革命性的关键技术创新,发生在许多领域,例如动力工业、钢铁工业、能源和化工、运输工业和电讯产业等,这些产业,是当时最大的价值创造者。

第三次工业革命:以智力资源、无形资产为第一要素,是知识创新带动的工业革命。主要的技术创新领域有人工合成技术、电子工业、工业自动化、新材料、新能源和航空航天工业等。同时,新产品和新产业涌现并快速成长。高技术和信息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科技产业、教育与培训业、信息产业、文化产业、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等,成为增长和就业的明星。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所著的《后资本主义社会》(后资本即指知识资本)中指出“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意指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不再是有形的资产(如资金、机器、设备等),而是诸如专利、技术及知识等无形资产,最明显的例子是世界五百强里不乏白手起家的公司,如Microsoft、HP、Yahoo、Cisco、Amazon、Google等。

二十六

这几次社会创新对于我们今天的经济转型和创新有几点重要的启示:

第一,每次的工业革命,有一个共同点是它们都是由技术发明、技术与制度创新推动的。

第二,每次创新的结果,都会造成利益的重新分配,即每次主导革命的产业,相对于既有产业,总经济利益会明显提升,如每次的工业革命导致工业比重的上升和农业比重的下降,而知识革命又导致工业比重的下降和知识产业比重的上升。换言之,谁能掌握创新革命,谁就能掌握高于其他产业或公司的经济利益。

第三,现在已经到了知识资本时代,之前的工业革命,都带有较浓的资金资本主义色彩,即生产的关键要素主要是资金,没有资本就很难从事生产和其所得分配。但是现在对创新能人者配股的分配方式,已是先进国家司空见惯的制度了。

所以,我们的企业要提升价值必须透过技术创新,且在第三波的工业革命里,知识工作者的创新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说第三波工业革命里创新成功的关键点在于,如何整合好知识工作者和人才。对于一个有志于掌握未来创新的管理者,应该学习的是“如何整合和管理知识工作者和人才,和做好创新管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