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9.经济转型 产业升级(9)

中国经济转型.产业升级 作者:李克


三十八

然而,由于目前国内外舆论对日本经济普遍悲观,学术界也开始对日本经济体制提出了全面的质疑,否定日本市场经济模式的观点占据了主流地位。我们应该清醒地意识到日本经济虽然受损不小,但其规模仍然巨大。非但如此,日本还拥有世界上尖端的技术。日本现在是一个处于虚弱状态下的经济强国。虽然从现象上看,“泡沫经济”崩溃以来的日本经济走走停停、步履艰难,尽管政府实施了多项刺激经济的政策,但成效甚微。一些人研究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迅速增长的体制因素,认为有效的经济体制应收效于美国模式。不过从综合国力来看,日本经济仍然拥有巨大的潜在优势。诚然,目前日本的经济衰退不仅仅是一般的经济周期变动,它暴露了支撑战后日本经济及社会发展的日本经济体制的种种弊端,显示出日本经济体制在许多方面已不能适应低出生率和高龄化社会的迅速发展,滞后于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进程。但是,忽视日本市场经济模式形成的制度背景,不深入研究日本经济体制的合理性及其固有的缺陷,尤其是目前体制改革的方向及具体政策措施,就无法对其改革的成效及其未来经济发展的可能性作出准确预测。

中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年了,中国正在创造一条适合于中国国情的市场经济发展道路和独特方式,有必要甄别现有典型的市场经济发展模式的不同特点,寻找对应性,以资借鉴。经济制度比较领域的著名经济学家罗纳德·多尔教授对于美国模式特点以及日本学习美国获得成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他认为,某些方面,中国加入WTO类似于20世纪60年代日本加入“关贸总协定”,但在许多方面,现在的中国和那时的日本是不同的,由于日本在‘冷战’中处于美国阵营中,它很好地理解了美国模式……日本作为特定的美国客户的状况使美国模式具有头号的影响并不奇怪,而且在那时,集体协议、收入再分配的尺度、旨在促进增长、充分就业等凯恩斯措施对美国经济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日本经济模式的成功经验和教训,对中国选择适宜的发展道路有多方面的启示,其中比较重要的两点是:

(1)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发挥政府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从经济学角度讲,市场经济也应该是一种管理经济,管理就离不开政府。自从市场经济产生以来,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就成了对立统一关系,市场经济本来就是由市场竞争和政府管理相结合的经济。从历史角度看,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的政府不对市场进行干预,只是干预的程度、范围、方式不同而已。市场经济从产生到发展都离不开政府。没有国家,就没有市场,市场经济需要规则,需要强有力的机构,需要稳定,需要组织。削弱政府的作用,必然导致市场经济的混乱,造成经济下滑。市场经济离不开政府的干预,至于如何干预另当别论。无可置疑,政府不应统揽企业的经营管理权,不应包办代替,不应无所不为,而应本着实事求是、尊重市场经济规律的原则,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政府的职责应该是:依据国情制定战略计划,控制宏观经济平衡;制定政策法规,依法管理市场,确保市场公平、有序竞争;引导外资投向,控制外资总量、结构和布局。确保有效、合理利用外资;惩治经济犯罪,查处假冒伪劣商品,打击走私、偷税漏税,制止贪污、行贿受贿;协调劳资关系、产业关系,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和经济安全;防止资源浪费和被掠夺性开发,确保资源合理利用;保护生态平衡,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处理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还必须指出: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必须是动态的,必须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通过对市场法律规则进行修订,宏观的货币、财政政策手段的实施以及对公营企业的直接计划目标控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干预经济的主要方式。

(2)微观主体-企业行为理性化,与政府和银行建立恰当的关系。市场调节作为一种微观经济活动和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是人类社会由经济不发达走向经济发达的漫长历史进程中的最佳选择。而市场机制得以有效发挥作用必须具备这样三个有机相关的基本前提,即微观经济主体的理性化行为、发育完善的市场体系以及健全的公平竞争法律规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然要以市场调节为基础,也就必须具备上述三个基本前提。

三十九

日本的部分专家学者认为,日本在知识创新、提高产业竞争力方面,将会受到美国与中国的前后夹击,称该势态为“前门是美国,后门有中国”。为了应对这一势态,产业竞争力战略会议制定了“日本经济活性化、强化竞争力”的六个战略计划:

战略一:使日本成为高附加值的据点。为此,要使日本在信息家电、环境与能源、医疗与生物工程、纳米技术与新材料等领域成为世界上最尖端的研究开发据点和发信基地;促进企业的研究开发而改革税制;克服新技术商品化的“死谷”,向实用化阶段重点投入资金;形成并强化支撑高附加值据点的外围产业;展开“知识财产立国”战略。

战略二:支持有竞争力的企业。为此,要使日本在应用政策性工具支持有竞争力的企业,并促使无竞争力企业“退出市场”;支持企业的事业重组与产业再创;改革经济结构以支持企业改革。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