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6.经济转型 产业升级(16)

中国经济转型.产业升级 作者:李克


五十二

举例来说,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际旅游业与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相比较起来,是唯一一个在最近20多年来,始终保持一个正增长的领域。国际贸易也好,国际投资也好,在过去20多年中都有波动,而国际旅游业始终保持一种正增长,当然增长的数字有高有低。这也说明在全球化的发展过程当中,人员流动也变得越来越频繁,加上交通、通讯等各方面条件的便利,使得旅游业变成一个非常有潜力的朝阳行业。我们如果能够有效结合各地区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上的优势,形成旅游方面的一些重点行业或者企业的话,那就可以作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支撑点和驱动力。当然,目前我们的旅游产品还达不到国际品质,或者说国外消费者和旅游者并不能充分接受,我们的旅游业很多还是只能在中低端的旅游产品的层次上折腾。不过,如果我们重新进行充分的调研,了解国际旅游业的特点,清楚游客的喜好,设计更好的、人性化的旅游产品,是能够提升我们的旅游产品的品质和盈利能力的。像美国夏威夷、日本冲绳和北海道、澳大利亚黄金海岸,甚至于泰国、印尼的旅游业,都已经不再仅仅只是观景的地方了,很多时候变成了一些游客每年必去的固定度假场所。但是反观我们中国的旅游点,目前很多只是作为一个景点,很多游客去过一次,就不会再去了,固定的回头客的数量和规模很小。所以,关键还是看我们怎样设计旅游产品,能否把当地的旅游资源和服务真正的开发出来。而且,旅游业本身也可以去拓展,景点其实只是当中最基本、最简单的一块。如果能在高端拓展,比如提升旅游品质,做国际型的度假村,形成一个大的产业,并且将现代餐饮、度假、物流、金融、农牧业等结合进来,做成现代大旅游业,那么也是非常有前景的。

五十三

我这里首先给大家一个明确的回答,我认为期待中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可以自然而然完成的过程是不可能实现的,也不会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强,以及跨国公司和外国直接投入的进一步增加而完成。特别是,如果我们不能尽快处理好转型和升级的问题,中国经济很可能会进入一种“发展的陷阱”、“低端陷阱”,或者是“后发劣势”的体系过程当中。也就是现在大家经常在讨论的,中国经济是不是已经到了“刘易斯拐点”,或者是在“人口红利”消失的情况下,中国经济怎么发展的问题。

基本思路是,我们必须用产业升级应对“刘易斯拐点”到来。

“刘易斯拐点”是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刘易斯的理论。他认为,发展中国家年轻人口数量增多形成了巨大的廉价劳动力,从而提供给经济发展相对便宜的要素价格,即所谓“人口红利”。但伴随出生人口基数下降,劳动力无限供给状况将逐渐消失,具体表现为:“用工荒”浮出水面;非技术性劳动力市场生存空间急遽挤压,传统的依靠资本积累扩张型增长方式即将走到尽头;工资开始迅速上涨。美国银行美林也发表报告认为,未来几年,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稳步上升,中国进入“刘易斯拐点”时,消费者价格指数升幅将会增至4%左右。

同时,“刘易斯拐点”与“人口红利”间有正相关关系,“刘易斯拐点”的到来,表明我国剩余劳动力无限供给时代即将结束,“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这一点也能从目前的“招工难”得到印证:招工难度越来越大,尽管提供的薪水普遍高于最低工资。如此,中国相对于其他低工资国家正在失去竞争力。有迹象表明,部分在华跨国企业已打算撤出中国,迁往印度、越南等后发展国家。随着劳动力逐渐成为稀缺要素,将导致资本报酬递减,以往我国主要依靠生产要素投入的增长方式将难以为继。全球产业价值链条中众多“价值环节”,并非每个环节都创造等量价值。高附加值价值环节一般就是全球产业价值链上的战略环节,谁抓住这些战略环节谁就抓住了整个价值链,也就控制了该行业。目前,我国产业经济整体处于低附加值、低科技含量发展状态,由于西方发达国家掌握核心知识产权,高端产业链已大部分被其占领。今后我国经济要实现更为高效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尽快进行产业升级,提高国家整体科技能力。经济大国与经济强国的差别就是其在全球产业链的位置分工,产业升级的本质就是高生产率产业(高附加价值产业)比重不断提高的过程。

其实,“刘易斯拐点”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建设过程中很难绕过的一道关卡。为此,我国必须准确把握全球产业分工趋势,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按照战略目标,打破垄断,鼓励竞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增强人才培养,通过体制创新,创造出一批具有市场价值的知识产权,引导全球生产要素向我国汇聚,通过市场力量来成功实施产业结构调整。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