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折(2)

情到此间怎由人 作者:周如风


 

孙飞虎听说崔莺莺是一等一的美女,便带了兵马来蒲东寺抢人,崔夫人一家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苦无对策。崔莺莺痛哭一场,决定自缢以成全名节,崔夫人舍不得女儿,情急之下声称,寺庙里面无论是当和尚的还是来上香的,只要有人能救下他们一家子,就将崔莺莺的终身许给他。

不得不佩服张生,太有耐性了!按理说,心上人要被贼人抢去做压寨夫人,他应该急得第一时间跳出来去当护花使者,有救人的计策也可以先说出来吗。他大概是意识到孙飞虎抢人是他得到崔莺莺的最好机会,因此躲在禅房里泰然自若地写着求救书信,等着崔夫人喊完了最后许配女儿终身的话,他才摇头晃脑地出来了。

张生的挚友是白马将军杜却,寺警一是迎刃而解。孙飞虎被赶走了,崔莺莺得救了,张生遂心了,崔夫人亲口允诺的,他可以娶崔莺莺了。故事要真是这样顺利那还有什么意思?爱情的道路从来都是坎坷的,现在人要买房买车,古代人也要有钱有权才行,崔夫人怎么会把情急之中说的话当真?更何况,崔莺莺已经是有了人家的人了,她的未婚夫可是崔夫人的亲侄儿。胳膊肘往外拐的道理是没有的,崔夫人为了相国门第,官宦家声只能选择赖婚这一招了。

赖婚而已,如今这局面,不是赖了张生的婚,就是赖了郑恒的婚,反正都一样,崔莺莺是不可能嫁两个人的。不过崔夫人护短的算盘打错了一招,那就是崔莺莺的心意。女大不中留,尤其是爱情问题上,女孩子特别容易向外。只要认准了一个男人,女人就是赴汤蹈火都愿意跟他,而能让崔莺莺产生如此心理的,当然是对她有救命之恩的张生。初遇时,张生俊秀的容颜让她心头一动;花园唱和时,张生的文采再度打动了她;现在又加上救命的恩情,如此有胆识的君子只有书上才有,人间遇到了岂能轻易放过?

酒宴上,每个人都怀揣着不同的心思。张生满心欢喜,就差呼喊出来了,这顿酒可是合欢酒啊,喝完了酒就该洞房花烛了。崔莺莺又羞又喜,一场虚惊后竟成全了她称心如意的婚事,怎么能不高兴。只有崔夫人沉着个脸,她狠下心肠定要将这荒唐的婚事终结在这一杯酒上:“敬了酒,就拜做哥哥吧。”

多么轻松的一句话,丈夫就变成哥哥了,认了哥哥就再也不能做情人了,崔夫人果然是相国的贤内助,办起事来滴水不漏。只是又可惜了,她忽视了一个人——红娘。

就因为帮助张生和崔莺莺结成佳偶,红娘便名垂千古了,以至于未来所有撮合姻缘的人都雅称为红娘。不要看人家是个小丫头,却有一副侠义心肠。崔夫人变卦,张生痛恨,莺莺埋怨,红娘不平。可是张生和崔莺莺能怎么办呢?总不能私奔吧?他们一时还做不了卓文君和司马相如,他们的胆子已经被压迫得快没有了。

这个时候,红娘站出来了。有什么可怕的?张生救人理应报答,夫人悔婚那是不义之举,要是就这么让老顽固得逞了,天下还有什么信义真情可言?最重要的,人家两情相悦,又有谁有资格拆散鸳鸯呢!

在红娘的策划下,促使整个爱情故事大翻身的好戏开始了。一段粉墙隔着两个知心的人儿,张生效仿司马相如弹琴吟唱,正是那首千古流传的《凤求凰》,崔莺莺听罢琴曲心头荡漾,人家卓文君为了爱情敢作敢当,为什么我偏偏那么怯懦。

人,有时候是需要旁人拉一把的,幸亏崔莺莺和张生的爱情有了红娘的参与。听罢琴,崔莺莺紧接着就收到了张生送来的情书:相思恨转添,漫把瑶琴弄。乐事又逢春,芳心尔亦动。此情不可违,虚誉何须奉。莫负月华明,且怜花影重。

琴心情信,谁挡得住这样的浪漫?崔莺莺再也撑不住了,痴心动时做出了个重大的决定,她要约张生相会。“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这诗中之意可不是叫张生过来坐坐,一起聊天喝茶,这就是女人的简单和执着,只要心坎里动了情,也就不在乎身自荐枕席的羞了。

但是,一个女人真的对自荐枕席安之若泰的话恐怕也不是什么好人家吧?所以说崔莺莺是一时动心做出了格,等她反应过来时自然又要后悔。女人嘛,就算爱煞了那个男人,也要矜持做作一会儿,这是天性。

满怀希望赴约的张生没有抱得美人归,反而被泼了一头冷水。这是张生的痴情,他的确是少有的情种,男人得了相思病要死要活,恐怕就是从他这儿传下来的。崔夫人许婚又赖婚,崔莺莺寄简又赖简,真是有其母必有其女,两个人的招数一模一样。

崔夫人赖婚对张生的打击并不大,但崔莺莺赖简则让他彻底崩溃,他以为她真的不爱他。她不爱他,他所有的希望就都化为飞灰了。人世虚度二十余年,张生第一次真心爱上一个女人,他没有功名,没有富贵,崔莺莺是他未来生活的最大希望,爱情毕竟是人生最重要,最美妙的感情。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