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自 序(2)

同胞,请淡定 作者:许骥


继而,我罗列了几十个题目,几乎涵盖了我所能想到的当下年轻人关心的所有社会热点问题,再经过层层筛选,最终确定了十个主题,有关于生活的、就业的、升学的、情感的、住房的,甚至还有关于媒体的。十个主题在手,我便像拿着十位姑娘的照片,做起“红娘”,开始物色她们的“如意郎君”:

欧阳应霁——这个以让家居更美好为志业的大设计师——谈“蜗居”;

马家辉——这个威斯康星大学的社会学博士——谈“蚁族”;

邓小桦——这个以保卫天星码头出名的新锐作家——谈“拆迁”;

林奕华——这个长久以来关注都市男女情感问题的大导演——谈“剩男剩女”;

邓小宇——这个从小就是童星的大作家——谈“富二代”;

汤祯兆——这个曾经十分成功经营电影周边产品商店的日本通——谈“创业”;

许子东——这个岭南大学的大教授——谈“考研”;

李照兴——这个往来于两岸三地的媒体人——谈“微博”;

廖伟棠——这个关心人类比关心自己更多的大诗人——谈“信仰”;

梁文道——这个拥有千万粉丝的佛教徒——谈“粉丝”。

这十个人,不敢说他们与这十个问题是“天生一对”,但也是“地造一双”。在为时近半年、频繁穿梭于各地的采访过程中,我最大的快乐,莫过于总是能够从他们的口中听到真知灼见。他们的视角,透露出洗尽铅华之后的淡定自如,有批判而没有焦虑,有愤慨而没有暴躁,有自信而没有自满。比如,马家辉在谈“蚁族”时说:“蚁族根本不是问题。”欧阳应霁在谈“蜗居”时说:“蜗居是一种很好的训练。”这些话,不是身在炼丹炉里能说出来的,必定是出了炼丹炉之后,才能轻松地说一句:“哈哈,在炼丹炉里有什么不好?它能给你一双火眼金睛!”

当然,香港也不尽是好的。香港作为一个拥有七百万人口的城市,有许多社会问题。我又想起说龙应台教授说过的一段话:

香港现代化的进程中,要拆掉那么多的老街,换成商场、酒店和大厦,其实是对文化和历史的破坏,我还记得十多年前去欧洲,第一次被一个老牧人和他的五百多只羊堵住了路口,那时候我就在想,原来这就是欧洲。其实高科技和现代化并不是指要用高科技将我们的一切历史和古老都替换掉,而是用高科技,将我们的历史保存得更好。现在香港据说每年都吸引一千万内地游客到香港来,如果香港全部变成了“又一城”,我相信,这个吸引力是会消失的。

这就是香港的问题之一。我们看了这样的教训,会想重蹈覆辙吗?很遗憾,我们今天在内地看到的情况,正是不少城市在走香港的老路,无数古迹被拆掉建成商场,走到中国的任何一个地方都感觉似曾相识。内地的经济学家喜欢讲“后发优势”,后发的优势何在?就在于能从像香港这样的“已发展社会”(developed society)中吸取经验和教训。香港做得好的,我们借鉴;做得不好的,我们回避,学会淡定、冷静、理性地看问题。这就是我的一点小心愿,也希望这本书能给各位读者带来一些思考。

是为序。

2011年2月13日 

写于古处州浙江丽水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