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国经典经济学关于财富的基本理论(7)

中国经典经济学 作者:钟永圣


 

这是东西方文化需要有效沟通和融合的地方。如果拿破仑·希尔有生之年读到中国唐代玄奘大师和窥基大师师徒的经典著作,他就会知道成功学秘诀背后的自然法则是什么了。所以当我们说某件事情“迄今为止人类无法解释”时,在很大程度上过于武断了。再举一例,哈耶克在《感觉的秩序》一书的序言中指出,他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感受到了一个重要的答案,却不知道回答的是什么问题。作者也替这位20世纪的西方思想家抱憾。因为如果他生活的圈子里有东方的体悟传统,他会很早就知道自己回答的是什么问题。可惜,在分析的视角中,只能见树木而不见森林,尽管他也被称为“跨学科研究的大师”。

人生的境遇,包括人本身,体态容貌、脾气性格、穷通富贵,一切都是自己的本性心识的“作品”。这就是秘诀背后的自然法则,这就是和天体运行一样客观的真理,这就是人们梦寐以求的宇宙人生的真相。没有什么主宰,一切是自己“自作自受”。认识到这一点,有些人可能会寒毛直竖,因为天理昭彰不是吓唬人的,不是无可奈何的道德先生的一厢情愿,而是自然世界的法则,精确度超过游标卡尺的度量,《黄帝内经》曰:“恍惚之数,生于毫厘,毫厘之数,起于度量”。人的每一个念头,都会和自然空间发生感应,善念就感应善事,恶念就感应恶事,不是有什么神灵在指挥,而是自然的运行规律就是如此,积下财富之因,必定收获财富之果。所以自己居住的世界是自己形成的,福祸是自己召来的。拿破仑希尔说:“如何命名这个秘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果建设性地应用它,那么它会给人们带来荣耀和成就。反之,如果破坏性地应用它,它随时都会造成毁灭。这句话中蕴含着一个意味深长的事实,即任何在挫折中倒下,并且贫穷、不幸和痛苦中度过一生的人,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他们消极地应用了自我暗示原则。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所有的意念冲动都会有实际的表现。”注意他说的最后一句,“所有的意念冲动都会有实际的表现”,这就是“唯心所现”,就是《法苑珠林》中“念念成形,形皆有识”的表现。虽然希尔的努力超不过人类第六识,见不到第七莫那识和第八阿赖耶识,但是他已经观察得足够深入,距离“开悟”不远了。不过“荆棘丛中下足易,月明帘下转身难”,最后的那“回眸一转”,有人说“难如登天”。

在科学时代,“心念转化物质”可否有“科学的表达”呢?我们从中国经典知道,福报是人的觉悟德行程度的量度。在物理学中,利用光能变换,爱因斯坦推导出质能关系式E=mc2,得出物体的质量是它所含能量的量度。它的原理同样适用于心念和财富的转换。推广质能公式的应用,构建意念冲动和财富等价物的变现转换关系: 如果F代表财富,G代表善念,C代表光速,那么质能公式就可以理解为善行与财富的转化关系:F=GC2。问题是,在智能公式中,光速是不变的,而在思想意念与现实等价物的转换中,意念的速度是可变的,是无穷大的。作为思想实验还可以说得通,现实验证中,有极大的困难。

或者按照质能方程式的思路,得出:F=MT2,其中F为人的福报,M为觉悟德行程度,T为在一个善行方向上的努力时间。因为M可以是任何数,所以可以用于衡量幸福和痛苦两种境遇,正数衡量幸福、负数衡量痛苦。而一切的改变与成就的关键是心理行为。

接下来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心念上,财富是否有相对性呢?我们的答案是:在本质上,财富具有德行相应性;在数量上,财富具有数量相对性。同样的100万,对于每一个人的“数量意义”是不同的。意义的大小取决于拥有者或者使用者。由于我们已经论述了财富的德行相应论,理解了财富是一种时间和空间的存在形式,而且随着当事人的德行而变化,那么一笔数目确定的财富对于当事人的“数量意义”就是不同的,取决于当事人所在的“参照系”,决定这个参照系的,是他自己的心念。

“人”就是“心”。“众人心”就是“天心”。一个“人”字,说明要真、要正才立得住,不偏不倚,不邪不佞,明中庸之道,走中正之路,“人”字在中间加一横“一”,表示阴阳平衡,“人行中道” ,人行中道才是一个“大”字,才是“大人”。不过人再大大不过天,要谦卑待人处世,不能忘乎所以,所以《易经》六十四卦,唯有“谦卦”六爻皆吉;黄石公传张良的《素书》中要人“谦恭自守”。泰戈尔说“唯有谦卑才能崇高”。古今中外的经典和大师们无一例外地教人谦虚,足以证明谦德是本性之德,不因时代、地域和种族的不同而有差异。那么人大不过的那个“天”是什么呢?天无心,以众人心为心,问天,渺远不可得;然而众人之心可知,遂可知天心,天心既知,也就可以知天了。所以人要是认真,真正行得真、行得正,不为所动,不为所惑,就会有所得,有所得就会有过人之处。既有过人(众人)之处,就是“天出头”,就是“夫”,就是顶天立地的大丈夫。所以真正的大丈夫不在世俗功业,而在智慧德行。真有智慧德行就能够至诚感通,就能够所愿顺遂,无往不利。但是天出头的大丈夫如果趾高气扬就坏了,心气一高就脱离了群众,脱离群众就是脱离大地,就是《易经》上天下地的“否卦”,所以天出头的大丈夫必须谦虚,低矮就下, “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就是“天入地下”的“泰卦”,才能建功立业。每当节日大家互祝“万事如意”,虽然各人嘴上都这么说,可是心中难免打鼓:“怎么可能”!而今于经典之意稍有贯通,才知万事如意是可以做到的。做不到就是本有的智慧德能还没有恢复。当此之时,也应该知道心外求法(真理)就是外道;明白为什么《黄帝内经》叫“内经”,世界就在六合之内,解决了六合之内的问题,天清地宁,天下太平。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