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上个台阶(3)

进退 作者:黄凌


 

晓晓看了一眼陆高生说:“要不咱俩喝个交杯酒。”说着,又倒了一满杯,塞进陆高生的手中。然后,主动碰了一下杯,说:“先喝为敬。”说罢,一饮而尽。

一个女人都把酒喝了,再不喝不说欺负女人,最起码不给晓晓面子。看耍不了赖,陆高生只好捏着鼻子把酒喝了。喝罢,张着大嘴,作痛苦状,并感叹说:“这酒啥时候喝都是辣的。”

酒桌上说这话的人,表明还没有喝多。正如喝多的人说自己没喝多,再来个半斤八两不过是小菜一碟而已;没喝多的人杯杯都说自己喝多了,不能再喝了一样。赵进科过去摸陆高生的底细,现在不摸,看陆高生喝得小心翼翼、面红耳赤,既想试试陆高生的酒量,又有点乘人之危想喝陆高生一个人仰马翻。于是,换着花样频频让酒。陆高生一推辞,赵进科作不高兴状,要么说“不够朋友了是不?当了县长也不能忘本啊”,要么说“嫌酒孬是不?真正的喝家不在乎酒菜”,要么讲那个“三耳光”的喝酒典故。这些劝酒法都是蹩脚的小儿科,尽管蹩脚,却管用。

一说不够朋友,陆高生急了,反客为主,主动出击,非要跟赵进科连碰三杯,表示两人相识是“三生有幸”,而且祝赵进科“步步高升,连中三元”。一说酒不是好酒,陆高生更急,非要跟赵进科碰两杯,让赵进科见证一下他陆高生到底嫌不嫌酒。一说到“三耳光”的典故,陆高生学着典故里的人作扇自个耳光状,拿腔捏调地说:“不是没酒喝,不是不让喝,不是不能喝,不喝该打,掌嘴!”说着,要与赵进科再碰三杯。赵进科只好一一作陪。

赵进科虽然长得五大三粗,但是酒量并不太大,打点埋伏,保守的说法是酒量八两,充其量,也超不过一斤。三喝两不喝,陆高生正喝到兴头上,赵进科就进入了状态,现出了醉态。晓晓怕赵进科喝多了,就想替赵进科挡驾。陆高生不愿意,非要将喝酒进行到底不可。后发制人是陆高生惯耍的手腕。开始他跟赵进科只想意思意思,喝个差不多就行了。没想到赵进科“人来疯”,左灌右劝,弄得他不亦乐乎。大块吃肉,大碗喝酒,不仅是豪爽男的风采,而且也能体现出朋友情谊。既然酒喝到这份上,陆高生也想喝个一醉方休,反正今天没有公务安排,可以轻松半天。再加上,醉眼中,晓晓显得那样卓尔不群,“秀色可餐”的晓晓无疑成了他的下酒菜。于是,像耍酒疯似的非要“一对二”跟赵进科晓晓两个人喝。陆高生的司机不停地使着眼色,不想让陆高生再喝了,并且见机行事地想替陆高生喝,都被陆高生喝退了。一个干部,包括领导司机,在领导眼里不仅“该在位时,不要缺位;该守位时,不要越位;该让位时,不要争位;该退位时,不要进位”。而且“不仅要有能力,还要有能耐;不仅要讲工作,还要讲操作;不仅要卖力,还要卖乖”。所以,陆高生一坚持,他的司机连一个屁也不敢放了,只好由着他的性子闹。

由于开始太主动,加上陆高生的后发制人,赵进科败下阵来,趴在沙发上一动不动。于是,酒到此为止。不喝酒了,陆高生的话却收不住了,滔滔不绝起来,与晓晓海阔天空地神侃起来。他从赵进科嘴里隐隐约约知道晓晓是喜欢文学的,而且正在创作官场小说,就口若悬河地谈起官场小说来。对官场中人来说,《国画》、《位置》、《国家干部》、《沧浪之水》、《步步高》、《中国式秘书》以及如《驻京办主任》这长那主任之类的官场小说像练武之人必备的武林秘籍一样,作为案头枕边之书,学而时习之。再加上自己的耳闻目睹,对官场那点事儿都能一套一套地说给你。陆高生读过不少官场小说,他家里的书可谓汗牛充栋,五个书柜装的全部是官场小说,除了现代官场小说,还有《史记》、《资治通鉴》、《官经》、《黑厚学》、《曾国藩全书》、《三言二拍》、《官场现形记》、《领导学全书》、《历代名家用人方略》、《跟邓小平学用人方法》以及《拿破仑传》、《毛泽东传》等等,走进他的书屋,让人感到陆高生一定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也让人无不感到这里“官气十足”。“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无车毋须恨,书中有马多如簇。娶妻无媒毋须恨,书中有女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勤向窗前读六经。”。

正是受用着这些书,加上勤奋与好的运气,他才一步一步混到县长这个位置的,从书中得到了红顶子印把子。他有很多官场故事,如果让他来创作官场小说,一定写得很精彩。他指点迷津地说:“如今的官场小说有两大类,一类写官员的成长史,一类写官场中的权谋。这些都是写官场沉浮的。社会上的人,或者说,一般的干部,喜欢看官员成长史,想从中给自己找到升迁的智慧。手握权力的人喜欢读官场斗争的小说,想从中借鉴一些当官的艺术。当然,好的官场小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成长中有权谋,在权谋中成长。”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