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 言

你好吗?我很想你 作者:黄柏莉


于茫茫人海中遇见她,心里觉得爱慕她,便想写一封信给她。情信的由来,大抵如此。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在通讯、交通甚不发达的年代,红笺小字,鸿雁千里,熏以都梁的香草,束以锦函,盛入钏盒,藏在珊瑚枕畔、玉镜台中,用芳心温存,洒以红泪。一纸情信,恻恻轻怨,脉脉情思,静静泪痕,笔墨落定,相思衷情的时光芳香,弥散开来。

至民国年间,男欢女爱、鸿雁传书,却有了另种情态。这本民国时期的情信集,收集与整理了民国时期刊载于众多出版物上的近百封情信,从中可以看到,民国世界的临水照花人,并非一味缠绵悱恻、哀怨动人,而是“一个人听着外面的大风和笔尖在这信笺上走动的声音,在兴奋的情绪中给你写信”,心绪细腻却不哀戚,情思澄明而不浑俗。谈情说爱皆显理直气壮的胆识,细语喟叹也皆是对人生真实的如泣如诉——“我不曾因为一个男子不能说漂亮的话而鄙视,也不会因他不谄媚而失望,更不会因为不爱修饰而厌弃。” “在这紊乱的年头,我也许只能在旋涡中流转而已。”而民国世界的男子,铮铮铁骨却也柔肠百结——“萑苇是易折的,磐石是难动的,我的生命等于萑苇,爱你的心希望它能如磐石。”即使是浓情蜜意的倾吐,也是热烈庄严,绝无浮辞,背后可有着自我对人生的明断与坚执——“一个美丽活泼的女子,不一定是值得注意的;但一个娇美灵敏而又不傲慢的女子,怎不使我仰慕呢?”

这些情信的书写者,多以普通的城市青年男女为主,其中既有正值青涩年华的在校学生、军人,也有正处于婚恋年龄、自主谋生的公司职员、学校教师等。这些普通男女间互诉衷肠的信函,也许只是波澜壮阔的民国历史中一点儿依稀的微光,然而,这点微光依然是令人怀想的。因为,一个惊涛骇浪的时代绝不仅由生离死别、战火流亡构成,在粗粝的历史图景中,也偶有软语微香的细节或片刻,而正是这些个体生命的低语微叹、爱恨离愁,构成了一个时代无法忽视的情感记忆。它们从大历史的根部旁逸斜出,向大历史的真相投去疑团,以那尘封多年的古旧芬芳,丰富了我们对那个绰约风华的时代的认知。

本书同时也收集了民国年间多对名人情侣间的情信——张爱玲与胡兰成、徐志摩与陆小曼、沈从文与张兆和……目的正是希望透过这些丰富的资料,更为全面且立体地呈现那个纷纭动荡的时代,重新建构民国世界个体情爱的生活历史。

翻开这本民国时期的情信集,阅读这一封封充满绵绵爱意,又散发朴素光华的情信,你也许可以想见,在那些风雨飘摇的夜晚,他(她)伏在案前,怀着跌宕的心一笔一画写着压抑已久的热切。你或许也能够听见这些普通个体在大历史间微细的呼吸,感触他们“今日相乐,皆当欢喜”的浓情蜜意,你更会为这样寻常却又壮阔的生命而感动不已。

于茫茫人海中遇见她,心里觉得爱慕她,便想写一封信给她,只为问一声:“你好吗?我很想你。”

编者

2011年10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