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热钱狂涌中国(4)

热钱阴谋 作者:段育文


“池子”的表述一经提出即刻引来关注。由于官方对“池子”的运作原理及其对市场的影响尚无确切说明,由此引发业内人士的热烈讨论。

“尽管监管机构可以通过严格追踪审核,以及限制外汇借款等途径来加强对热钱的管制,但这样一方面成本高且效果未必理想,另一方面,热钱如洪水宜疏不宜堵。”香港时富金融集团高级研究经理徐元元表示,“从降低操作成本的角度出发,可以建立一个特定市场,利用热钱逐利的本性,吸引资金的流入。在这个市场中交易的标的物可能是外汇、商品或者利率的期权、期货及其他结构化的金融衍生品,并给予最大限度的市场自由度,让热钱在短时间内看到升值的可能,并且可以在不进入中国实体经济的前提下,快速进出这个市场。”

安邦咨询董事长陈功表示,首先,进入这个“池子”的必须是国际投机资金;其次根据热钱的偏好,股票、债券类金融资产最适合构成这一资产池;最后,这个“池子”的市场自由度也较大,使得我国可以有效疏导、管理和监督国际热钱的数量和流向。

“在资本大规模流入的背景下,监管层可在这一时期让企业进行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通过资本市场的扩容将资金池容量做大。”陈功说,“如此不但吸纳了热钱、减缓了资产价格上涨,也推动了债券市场的发展和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立。对于企业而言,将迎来一个低成本融资时代,至于溢出资本市场的‘漏网之鱼’,央行则要监控好货币市场的流动性状况,必要时利用公开市场操作进行调控。”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市场作为国际游资炒作中国经济的桥头堡,也积极解读“池子”说。“吸纳热钱的‘池子’一旦建立,可极大分流在香港市场或借道香港的国际游资,缓解当地的资产泡沫,也有利于中国金融市场的长期稳定。”徐元元说。

·“池子”如何隔绝风险

尽管目前有不少评论认为“池子”很可能是股市,但在招商银行金融分析师刘东亮看来,“因为热钱每月进出可能高达数百亿美元,折合数千亿元人民币,如此巨额的资金在股市中流动,必然带来股市的大涨大跌,不利于金融市场及国民经济稳定运行。”

他认为,债市做“池子”的可能性更大,债市不仅市场容量大、流动性好,而且债市的交易主体是银行,资金实力雄厚,能够应对市场波动的冲击。从国际上来看,一国债市的规模通常都远大于股市,更易吸收巨额资金的冲击。

受访专家普遍认为,“池子”不仅要有“甄选性”和“可蓄性”,更须具备“隔绝性”。如果让企业和居民的资金进入这个“池子”,一旦泡沫破裂,热钱获利扬长而去,而留下中小散户以及企事业单位为巨额热钱留下的烂摊子埋单,这将重创国家投资和消费能力,不利于经济转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