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台电脑引发的巨变(1)

一胜九败4 作者:彭征


“燕图樊首赵国刀,壮士未还斩秦腰。明晓贯虹白日事,偏从虎穴走一遭。”流传两千余年的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在今天已经完全化为集智慧、勇气和胆略为一身的精神图腾。而这种精神恰恰昭示着史玉柱甘于放弃和勇于出击,“我拿青春赌明天”则更见证了史玉柱对未来的凌云壮志。

1. 软件发明家

数学家理想破灭后,史玉柱成绩一直维持在中等,“每天被迫进行大脑体操训练。”大学三年级,浙江大学数学系提供了两个方向供学生选择,分别是纯数学和计算数学。觉得纯数学太枯燥,又考虑到计算数学或许还能应用到其他地方,史玉柱最终选择了计算数学作为自己继续学习的方向。

当时,小型机时代的情形是这样的,所有的程序都是由自己编程,要看到结果还需要打纸带,就连进机房,都需要换衣服换拖鞋。有感于程序的繁杂,史玉柱并没有意识到计算机有什么特别之处,对它也没表现出特别的兴趣。但是工作后的一次进修改变了史玉柱对计算机的看法。

1984年,史玉柱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安徽省统计局工作,现在看起来挺荒唐的,因为数学系实际上主要是研究数理逻辑。但当时大学毕业分配的时候领导说数学系就是搞数字的,搞加减乘除的,统计局正是搞数字的。

单位很重视这个浙大数学系的人才,分到单位没几天,史玉柱就接到通知去西安统计学院进修几个月。这次进修对史玉柱后来接触计算机影响很大。西安统计学院的老师是一个美国的教授,号称抽样调查之父,他介绍的国外最新的调查方法、统计方法、抽样方法没有一样能够离开计算机。

史玉柱当时负责的工作就是农村抽样调查数据的处理。那时候单位里面用的计算方法还很原始,是用计算器在那里加来加去的。回到单位之后,史玉柱提出了购买一台计算机的申请。当时的计算机是非常昂贵的设备,但领导知道计算机能提高工作效率,既然有人会使用,就同意购买。史玉柱因此南下广州,花5万块钱扛回了一台IBM PC。

有了计算机之后,史玉柱的生活变了个样子,别人下班了他还一人在机房里面琢磨、研究。

这时,史玉柱的计算数学功底开始发挥作用。数学其实就是对大脑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计算机编程不是难在语言,而是难在算法,所以一般计算数学出身的人编软件,要比计算机系编软件的水平高。

统计局是每年秋天做一次统计,汇总一下,以前都是有二三十人在做这个工作。很快,史玉柱便编出了适合工作使用的软件。现在,史玉柱用计算机,找两个录入员,一两天就干完了。效率提高了,剩余的时间就多了,闲着也是闲着,他开始编写分析软件。这个软件可以分析出很多有用的数据,比如年收入400元以上的农民会买哪些东西,消费特征是什么;年收入400元到500元的农民消费特征又是什么。把这些人的数据抽出来一汇总,再和平均数一对比,能得出很多的结论。

当时,史玉柱所在的部门的同事都是学农业的,没料到数学系的人也能分析出农业上的数据、农民的收入、基尼系数等,而且瞬间就可以搞出来。这是以前很多统计人员难以想象的。

史玉柱的软件不断完善,各地的统计局都纷纷开始使用这套软件。第二年,国家统计局在河北唐山召开的全国统计系统年会,要求全国各地的农村抽样调查都用史玉柱的软件。史玉柱因此获得了几十元奖金和一个技术进步奖。与当时每月54元的工资做比较,史玉柱很有成就感。那年是1985年,史玉柱年仅23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