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向消费主义转型(4)

中国消费的崛起 作者:(英)葛凯


绝大多数主流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都提出实际上中国人的消费行为将有可能拯救全球经济,中国对于美国和欧洲的高科技产品、金融服务以及其他产品的需求将会为美国以及其他发达国家创造更多的工作机会和经济增长点,中国也能够因此成为一个稳定和更民主的国家。简言之,中国人的大量消费将会成为治疗发达经济体所有疾病的“灵丹妙药”,如果我们将该观点进行“合理的极端化”,其含义就是只要中国在加快商品和资源的消费方面尽到责任,那么中国就能拯救全世界。

此外,中国政府在促进内需以及将中国从一个生产型社会转型为消费型社会方面也有自己的理由。2008年,中国政府表达了一个久经考验的传统观点,即促进内需对于发展经济的作用至关重要,尤其在全球经济疲软的时候。为了让中国消费者买得起之前专门为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的市场(现已接近饱和)而生产的商品,中国政府实施了各种政策来取消限制、刺激消费,包括降低银行贷款申请门槛,放宽信用和储备金限制,以及通过下调利率来降低居民储蓄的热情。意识到在城市以外还存在着巨大的潜在消费市场,中国政府同样出台了各项措施来刺激农村地区的消费,包括改善电力网络,对购买手机、洗衣机和彩电等进行补贴。为了间接鼓励消费者将他们的“应急备用存款”用于消费,中国政府还着手完善各项社会福利,比如将更多人纳入医保范围、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等。

中国政府在实施这些政策的同时也意识到了愈加迫近的紧迫感,为了避免出现亚洲其他出口主导型经济体如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所经历的发展停滞,中国政府视内需为实现长期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他们看来,促进内需、推广现代生活方式是帮助中国积累国家财富、树立国际地位以及提升自身威信的一种方式(有可能是唯一的方式)。因此,正如政治学家帕特丽夏·桑顿所说的,在中国提倡消费主义,不仅有政治原因,而且还有经济原因。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