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国特色的富人生活方式(6)

中国消费的崛起 作者:(英)葛凯


与许多其他国家的精英一样,高尔夫的普及基本上也是通过“效仿”来完成的:首先是中国内地的精英阶层通过模仿香港和台湾同胞以及日本人和欧美人来慢慢学会如何打高尔夫球,接着他们的下属也开始跟进,这些相对来说富裕程度低一些的阶层会选择没那么昂贵的球场和练习场。正如一位选择在上海金融区一座两层楼高的高尔夫练习场里练习挥杆的年轻人说的:“高尔夫代表了社会地位,人们打高尔夫要么是认为自己有钱,要么就是想让别人觉得他们有钱。”厦门大学甚至将高尔夫作为管理、法律、经济和软件工程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其他院系的学生也可以选修这门课,校长在谈到该决定的时候就提到学会打高尔夫将有助于学生的事业发展,“一流的大学应该培养社会所需要的精英”。2006年,上海洋泾菊园实验学校与邻居——陆家嘴高尔夫俱乐部合作,成为中国第一家开设高尔夫课程的小学,学费自然也相当可观,每个学期要4 800元。

然而,奢侈品消费潮在中国的传播也并不是通行无阻的,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还保留了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和艰苦时代沿袭下来的对消费主义的轻视。在中国,对进口奢侈品的消费一直以来都颇具争议,有数据显示,世界上最昂贵的白兰地有64%卖到了亚洲,其中有绝大部分流向了中国(在过去10年里中国的白兰地消费上升了146%),对此一位困惑的官员评价道:“一个人均年收入不足400美元的国家怎么能够进口如此之多的白兰地?”可以想象,象征着奢侈和精英主义的高尔夫协会似乎也开始让政府官员感到不适,后者在几十年前的上海曾经把英国人以前建造的高尔夫练习场改造成动物园。中国官员跟美国的官员不同,他们很少以打高尔夫球的形象出现在媒体面前。2003年,湖南的一位县级党内领导在打高尔夫球时死亡,之后时任总理朱镕基甚至还建议限制公务员从事这项运动,尽管当时媒体声称这位官员正在履行公务,但是民众还是对此表示质疑。此外,在《北京青年报》发表社论,指责在大学开展贵族体育运动仅仅是为了实现对利益的庸俗追求之后没多久,北京大学就取消了建造一个校园高尔夫练习场的计划。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