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股东至上还是顾客至上?(3)

金融行家为什么败给猴子? 作者:(日)山本和隆


首先,我们知道一个经营完善的公司不会成为被收购的目标。因为经营不善,才有可能通过改善经营来增加企业价值,所以才会出现对冲基金。一家经营完善的公司即便被收购也没有改善的余地,对于无利可图的情况,对冲基金是不会出手的。所以,被收购公司的经营者们提出“反对收购”的抗议,实际上是毫无说服力的。

另外,虽然被称为恶意收购,但实际上这只是相对于被收购公司的经营者们来说的“恶意”,对于其他的行为关系人,却不见得也是“恶意”的。被收购之后,有能力的经营者管理企业,必然会使公司的发展更为迅速。这对于公司的雇员、转包商、顾客,甚至当地政府都是好事一桩。

当然,关于股东至上主义对企业造成的影响究竟如何,也没有定论。一切都需要由市场来进行最终评判。能够以较低的价格提供更高品质商品的企业,必然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为了维持这样的商业活动,必须找到一条适合企业发展的经营模式,这才是最重要的。

相比于实行股东至上主义的通用汽车,丰田汽车为股东所提供的回报更大,这就是证明股东至上主义并非万能的最佳实例。

29投资的成败取决于坏消息与好消息的较量

任何一家公司,都需要在经营会议上对提出的投资建议进行审核。如果是大型企业,甚至有可能拿出数百亿日元的资金去进行“赌博”。所以,一项投资的成功与否往往关系到公司未来的发展情况。对于这样的投资做到尽可能的谨慎固然无可厚非,但有时经营者们的顾虑脱离了事件的本质。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即便这样说还是有顾虑”的问题。在参加经营会议的成员之中,总是会有那么一两个人会说出这样的话。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又该如何用金融学的理论来加以回答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