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节:写在前面(1)

经济为什么会崩溃 作者:(美)彼得·D·希夫


写在前面

在这个关于美国经济史的寓言故事中,读者会遇到很多似曾相识的人物与事件。但是,要将这样一个错综复杂的故事浓缩为一部卡通式著作,只能进行粗线条的描述。

除了特定历史人物的辉煌成就之外,故事中的人物代表着更宽泛的概念。例如,本·伯南柯 (Ben Barnacle)的原型很明显是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但故事中伯南柯的所作所为却不是单纯指伯南克本人的做法,他其实是所有主张高通货膨胀率的经济学家的代表。

在现实生活中,美国联邦储备券在富兰克林·罗斯福当选总统前20年就已经出现了。但考虑到他有花钱的嗜好,于是我们决定将这一创新归功于他;当美国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主席多德(Chris Dodd)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房利美公司就已经存在了,但是因为他多年来对该公司的扶持,在我们的故事里,作者赋予他公司创始人的身份。还有,尽管本书提到的那些外国岛屿基本上都与真实的国家相关,但这些岛屿也是所有国家的化身。我们对某些历史事件及人物经历进行了艺术处理,请您多多包涵。

序 言

在过去大约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很多研究成果向人类呈现了科技进步的巨大成就,涵盖所有研究领域—只有一个领域除外。

凭借数学及物理这两大武器,科学家们将一艘宇宙飞船发射到距地球几亿公里之外的土星的一颗卫星上。而“经营惨淡”的经济学界却找不到一个类似的成就。

如果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工程师们具有与我们那些顶级经济学家相同的预测能力,“伽利略号”探测器的结局也许会截然不同。不但卫星脱离了其土星轨道,而且火箭在升空过程中转而向下俯冲的可能性极大,甚至有可能冲破地壳,冲到岩浆层去。

2007年,当世界聚焦几十年来最大的一次经济灾难时,绝大多数经济学家并没有意识到棘手的问题已然显露端倪。此后三年里经济一片混乱,经济学家们拿出的补救方案令大多数人瞠目—为了解决债务危机,我们必须负债更多;为了经济繁荣,我们必须花钱消费。过去,他们缺乏远见,而今他们的解决方案又如此违背常识,究其原因,是因为几乎没有任何经济学家明白他们的学科如何发挥作用。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创造了许多被普遍接受的理论,其中就包括上述那些荒谬的建议。凯恩斯是20世纪早期非常有头脑的英国学者,但他却提出了一些非常愚蠢的理论来分析经济增长的现象。从根本上说,凯恩斯只不过是玩了一个聪明的把戏而已,他把一件简单的事情搞得极其复杂。

在凯恩斯时代,物理学家们首次提出了量子力学的概念。量子力学是研究微观粒子运动规律的物理学分支学科,它认为宇宙是受两套截然不同的物理规则制约的:一套规则对极小的粒子产生作用,如质子和电子;而另一套则对其他所有事物产生作用。也许是觉得经济学理论太枯燥,需要加点新鲜手法,于是凯恩斯提出了一个类似量子力学的经济学研究视角,创造了两套经济规律,一套作用于微观层面(与个人及家庭生活相关),另一套作用于宏观层面(与国家和政府相关)。

凯恩斯的理论提出时,适逢全球历史上最大的经济繁荣期即将结束。从经济角度来讲,19世纪与20世纪早期西方世界的产能增长与生活水准都达到了空前的水平,而此次经济繁荣的中心就是实行自由市场资本主义的美国,这个国家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维护个体权利,限制政府权力。

自由市场资本主义的本质就是权力分散,因此这一体制在全球大部分地区都对原有的僵化权力结构形成了威胁。此外,资本主义的扩张导致明显的贫富两极分化,促使一些社会学家和进步人士开始寻求他们眼中的公平正义,以取代自由市场资本主义体制。在这样的背景下,凯恩斯在看似不公平的市场经济中引入现代科学的概念,这种做法无意中迎合了国家权力中心和社会理想主义者的心态,使他们相信经济活动的确需要凯恩斯式的规划思路。

凯恩斯的核心观点是在经济不景气时,政府可以通过扩大货币供给和财政赤字来缓和自由市场的波动。

20世纪20~30年代,凯恩斯的追随者(即凯恩斯主义者)们崭露头角,与支持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等经济学家观点的“奥地利经济学派”产生了冲突。奥地利学派认为,经济衰退是经济繁荣期所作出的错误决定的必要补偿,经济迅猛发展过后必然会有一个相应的衰退期。他们认为,政府利用低利率“刺激”经济的做法向各个企业发出了错误的信号,这才是经济繁荣的首要原因。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