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节:一个好点子出炉了(2)

经济为什么会崩溃 作者:(美)彼得·D·希夫


艾伯现在还在考虑他突然间得到的恩惠:“既然我一天捕到的鱼就可以吃两天,我可以利用隔天休息的时间做点别的事情。能做的事情太多啦!” 

故事引申

艾伯的生产力提高了一倍,现在他生产的东西多于自己需要消费的东西。生产力的提高带来了许多的益处。

在艾伯孤注一掷去编织渔网之前,小岛上还没有什么储蓄之所。他决定冒险挨饿制造的这张网成了小岛上的第一件资本设备,这件设备接着会带来储蓄(为了让这个故事讲下去,我们假设这些鱼不会腐烂变质),而这种剩余产品就是健康经济的命脉。

现实链接

对所有物种而言(我们人类除外),经济学其实可以简单理解为日常生存活动。食物短缺、天气恶劣、食肉动物的威胁、疾病困扰、发明相对较少、忍饥挨饿地活着(有一点剩余时间进行再生产),这是所有动物的生存常态。所幸我们人类拥有两样东西:我们的大脑和灵巧的双手。否则我们的命运跟那些动物不会有什么分别(在不太久远的过去,我们跟它们是一样的)。靠着大脑和灵巧的双手,我们制作了工具和机器,改造环境的能力大大提高。

经济学家托马斯·伍兹(Thomas Woods)喜欢用一个简单的思想实验来考验学生:如果所有的机器和工具都不复存在,我们的经济会是什么样子?汽车、拖拉机、炼钢炉、铲子、独轮(手推)车、锯子、斧头、长矛等,如果这些东西真的全都消失了,我们所有的消费品都要靠自己的双手去猎取、去采摘、去种植、去制作,那会是什么样子?

毫无疑问,那样的生活肯定很艰苦。如果我们必须用牙齿、拳头和指甲去击败猎物作为食物的话,想象一下那该有多艰难吧。以我们的能力,根本不可能逮住大家伙,兔子或许还有可能—但你总得先抓住它们啊。如果我们必须用手去种菜、摘菜,如果我们连盛粮食的麻袋都没有的话,又会怎样?设想一下,如果没有工厂,我们必须自己缝衣服、做家具,而且连最起码的剪刀和钉子都没有,那又会怎样?

尽管我们有智慧,但我们过得可能并不比黑猩猩和猿猴好多少,至少从经济方面来看是这样。

工具改变了一切,使经济的出现成为可能。长矛帮助我们击败猎物,铲子帮助我们种植庄稼,渔网帮助我们捕鱼。这些工具提高了我们的劳动效率。我们生产的东西越多,可以消费的东西就越多,我们的生活也就变得越美好。

努力使有限的资源(每种资源都是有限的)产生最大的效益以尽可能满足人类的需求,这就是经济这一概念最简单的定义。工具、资本以及创新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牢记这一点,就很容易理解经济增长的原因:找到了生产人类所需物品的更好方式。不管一种经济最后变得多么强大,这个原因是不会改变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